forcode点评:从美国人口教育结构看美国科幻市场的规模
http://www.qixianglu.cn/626567.html
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普查,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当时全国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这样,可以计算出15岁以上人口总数大约为89742+14408=104150万人,15-25岁的人粗略估计有1.415亿吧,中国25岁以上人口也还有9亿,这么一来,中国2005年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为6764/90000=7.52%,这个比例低于美国1940年的水平:10%。如果按照中国这样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大跃进式高校扩招,2006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413万,2007年预计将达到500万,假设今后每年新增毕业人数500万,也就是500/90000=0.56%,每年新增0.56个百分点;要达到美国2007年54.1%的水平,还需要(54.1%-7.52%)/0.56%=83.2年,当然,由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还会持续扩张,每年新增的大学毕业生还会增加,这个时间会大大缩短,但是至少也还要半个世纪,才能达到美国2007年的水平。
美国1940-2007年25岁以上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
..2007 | 54.1% |
..2006 | 53.7% |
..2005 | 53.0% |
..2004 | 53.1% |
..2003 | 52.5% |
..2002 | 52.0% |
..2001 | 51.8% |
..2000 | 51.0% |
..1999 | 50.1% |
..1998 | 49.1% |
..1997 | 48.3% |
..1996 | 48.1% |
..1995 | 47.8% |
..1994 | 46.5% |
..1993 | 44.9% |
..1992 | 43.4% |
..1991 | 39.8% |
..1990 | 39.2% |
..1989 | 38.4% |
..1988 | 37.3% |
..1987 | 37.0% |
..1986 | 36.3% |
..1985 | 35.7% |
..1984 | 34.9% |
..1983 | 34.4% |
..1982 | 33.0% |
..1981 | 32.1% |
..1980 | 31.9% |
..1979 | 31.1% |
..1978 | 29.8% |
..1977 | 28.9% |
..1976 | 27.7% |
..1975 | 26.3% |
..1974 | 25.2% |
..1973 | 24.0% |
..1972 | 22.9% |
..1971 | 22.1% |
..1970 | 21.2% |
..1969 | 20.5% |
..1968 | 20.1% |
..1967 | 19.5% |
..1966 | 18.7% |
..1965 | 18.3% |
..1964 | 18.0% |
..1962 | 18.1% |
..1960 | 16.5% |
..1959 | 16.0% |
..1957 | 14.8% |
..1952 | 14.5% |
..1950 | 13.2% |
..1947 | 12.1% |
..1940 | 10.0 |
美国人口统计
美国人口普查局每10年对其人口和各行各业进行一次人口普查。参见美国人口普查局。
另见:人口统计,由INFO-USA提供。
当1790年进行首次人口普查时,新国家人口不足4百万,几乎所有人都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区。如今,2000年人口普查时确定的2.814亿总人口则是多民族的丰富结合体,年龄跨度更大,生活安排更多样化,人口普查局的人口统计数据就体现了这些特点。
下面列举一些例子:
种族和民族构成
在1999年的人口中,估计有2.25亿(82%)是白人,3500万(13%)是黑人或非裔美国人;亚洲人和太平洋岛屿居民共计1100万(4%);美洲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土著居民约为200万(1%)。
估计有3100万(12%)人口是西班牙裔。约1.96 亿(或 72%) 人将自己划归为非西班牙裔白人。在这9年期间,西班牙人口增长了910多万——比其它任何群体都多。
年龄结构
在20世纪,美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在1999年,美国65 岁或以上年龄的人口数迅速升至3460万,而1900年仅为310万。同期,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1/25跃升至1/8。这一趋势在下一世纪准保还会 持续,因为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一代人逐渐老化。在1990至2020年期间,年龄在65-74岁之间的人口数预计还会增长74%。
老年人口的激增是寿命明显增长的结果。在国家初建时,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35岁。到1900年,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增长到47.3岁,在1997年则达到76.5岁。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长,美国百岁老人的人数有了显著的增长。1990年的人口普查发现,美国有37,306名百岁老人。目前则预测这个数字在2010年将增至131,000 人,到2050年则会达834,000人之多。
由于老年人群的迅速增长,中位年龄(分别有一半美国人高于或低于这一年龄)在1998年达到35.2岁,处于历史最高点。西弗吉尼亚的人口仍然是全国年龄最大的,中位年龄为38.6岁;犹他州是人口最年轻的州,中位年龄为26.7岁。
婚姻与家庭
在1998年,约56%的美国成年人已婚,并与其配偶一起生活。另有24%未婚,7%丧偶,以及10%离异。
在1.3亿户美国家庭中,有69%包含或构成一个真正意义的家庭……也就是说,有2个或2个以上有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的成员。剩余的家庭则由独自生活者(26%)或2个或2个以上的毫无关系者组成。
在 约一半(49%)的美国家庭中,其成员包括父母和年龄不满18岁的子女。总而言之,有36%的家庭可以被视作"传统"家庭,也就是说,由一对夫妇及其子女 组成。自1970年以来,这些传统家庭占所有家庭的比例出现了大幅度下降,下落了14个百分点。然而,自1990年之后,它们的比例仅下降了1个百分点。 尽管在1995-1998年期间,单身母亲的数量(980万)保持不变,但是单身父亲的数量则从170万上升到210万。在1998年,约28%年龄不满 18岁的孩子与单亲生活在一起(约23%的孩子与母亲一起生活,4%与父亲一起生活),68%与双亲一起生活,还有4%与其它亲属或没有关系的人一起生 活。在所有年龄不满18岁的孩子中,近6%生活在其祖父母家中。
人口增长
美国某些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比其它地区快得多。象往常一样,主要是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在1997-1998年期间,人口增长率为1.6%。紧接着是南部地区 (1.3%)。增长较慢的是中西部 (0.4%)和东北部地区 (0.3%)。内华达已连续13年成为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州,在1997-1998期间,其人口数增长了4.1%。自1990年4月1日以来,内华达人口 的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 45.4%,从约120万增长到170多万。在近一年期间,亚利桑那州的人口增长速度位居第二,增长了2.5%,随后是乔治亚州和科罗拉多州(分别为 2.0%) 以及德克萨斯州(1.9%)。中西部增长最快的州(在全国位居第17位)是堪萨斯州,达1.1%;与此同时,新罕布什尔州则在东北部位居首位,增长率为 1.1%;它是该地区唯一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州。
COMPONENT SETTINGS FOR MARCH 2008
One birth every.................................. 7 seconds
One death every.................................. 11 seconds
One international migrant (net) every............ 30 seconds
Net gain of one person every..................... 13 seconds
The U.S. population clock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population estimates. The U.S. Census Bureau produces national population estimates annually using the latest available data on births, deaths, and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Each year, we recalibrate the population clock when we release the new set of population estimates.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the methodology for producing national estimates, see http://www.census.gov/popest/topics/methodology/2007-nat-meth.pdf [PDF].
Population and Household Economic Topics
Sources of Population Information
Population Data Programs/Products | Population ClocksU.S. 303,628,466 World 6,656,590,787 07:36 GMT (EST+5) Mar 14, 2008 Population FinderEnable Javascript for access to this tool or see data available from the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
Other Products
- State and County QuickFacts - an easy way to view profiles of states and counties
- 1995 Census Test Results
- Publications
- Metropolitan and Mic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s and Definitions
-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nited States
- Census Briefs
- Statistical Briefs
未来新技术和新趋势的种种可能:
奇想录 http://www.qixianglu.cn
订 阅 http://feed.feedsky.com/woodphone
非主流的科幻界的非主流论坛——奇想家园:
http://www.douban.com/group/forcode/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
============================================================
格兰仕微波炉报价单 英语六级历年真题听力下载 大陆身份证生成器
東方神起的所有反轉劇!!.[含东方剧场](會繼續更新以後的)(已可覲看)
电视剧《靠近你温暖我》全集下载(BT/迅雷/电驴/剧照)
精彩的洞庭湖人鼠大战(4视频+forcode点评)
一百多个电影字幕下载网站,精心收集整理!
(视频)(CCTV10“走进科学”-科幻之旅专题-克隆人 8.14)
国外BT站点和BT种子搜索站(国外完整bt搜索列表)
============================================================
forcode科幻小说《抽水马桶的秘密》正在起点中文网连载
《抽水马桶的秘密》读者评论:
(1)你的书很好看,比大刘,王晋康的创意好太多了,努力吧将来出实体书我一定会买的。(2)很有想象力的作者啊!!估计是看了不少科幻小说的人,希望不要浪费你非凡的想象力。 (3) 读者在自己博客或论坛对《抽水马桶的秘密》的评论。(4)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的读者评论(18页,1000条以上)。
《抽水马桶的秘密》相关帖子:
《远程面包机》提纲|| 《进化论危机》提纲大家一起来设计
抽水马桶是外星人的试管|| 读者推荐超一万票
《抽水马桶的秘密》内容简介:
地球哺乳界正在发生的一次大规模跨物种升级,DNA机制并非人们所想像的那样是决定生命的最终遗传载体,而是类似浏览器这样的转译机制,真正的遗传物质存储在弥漫整个宇宙的光子数据库中,DNA机制实际上是一种设定了进化路径的文明压缩包的解压机制,数十亿年前灭绝的三栖人发明了光子数据库和DNA机制,目的是为了让这个机制最终复活三栖人文明,而人类(裸猿)这一物种在三栖人社会里其实是一种宠物,但是DNA机制似乎出现了点问题,或者说不知道什么原因裸猿突然变得太过聪明了,在播撒了始祖菌(DNA种子)的所有星球,进化路径发展到裸猿阶段,并没有继续演化出最后一步:三栖人,而强大的光子数据库一旦意识到DNA进化机制的这个漏洞,立刻关闭了这些星球对光子数据库的访问权限,这样,这些星球的生态系统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因为他们脱离了光子数据库的遗传支持再也无法自然繁殖,只能靠遗传工程来复制现有的基因,或者做些小打小闹的修改,整个宇宙各星球上的基于DNA机制的生态系统都面临崩溃的危险。最终在13世纪,裸猿一族在银河边缘一个不起眼的小星系发现了地球这个由于某种原因至今还刚进化到裸猿初级阶段的星球,为了催熟地球的进化速度,外星裸猿文明开始介入地球的发展,为了防止光子数据库察觉到非地球文明的介入并关闭地球的权限,这种介入始终是暗中进行,因为介入方式的分歧,银河系裸猿文明分裂为两大集团,这两大集团的争斗伴随着人类近现代的发展,于是,文艺复兴开始了、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来了,直到今天,地球人类为自己的技术进步而沾沾自喜,丝毫不知道技术迅速发展的真正原因以及潜藏的危机。
============================================================
forcode2003年以前的习作:未来的婚姻、远程面包机
forcode朗诵《蜀道难》||forcode的一百多个科幻构思
奇想录:最新奇有趣的新技术和新闻点评|| 订阅“奇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