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想看的


forcode看过的


新技术
新趋势
奇思妙想
科学探索
科幻奇幻
资料搜集
网络研究
统计定量
社会学研究
书摘读后感
数码网络
软件评测
数据指标
实用信息
有趣的东西
房地产
网络赚钱
投资创业
新闻评论
网站经营
电影八卦
美景美人
人物朋友
情感回忆梦
forcode生活

2007-02-09

盘点最具影响力的30位网络人



cnBeta 视点·观察根据《网络世界》报道:  美国《Network World》年度Power专刊隆重出炉,30位最具影响力网络人物和10最具影响力网络企业会让你将网络业的竞争态势、发展趋势看个通透. (看看这些人中有多少是你崇拜的?)

企业精英

●Shai Agassi

头衔:总裁

公司:SAP

作 为SAP公司仅次于CEO Henning Kagermann的第二号人物和硅谷的圈内人,Agassi是SAP魅力非凡的预言家,也正是SAP在CRM和ERP市场的领袖地位赋予了Agassi 这种巨大的影响力.他的使命就是将SAP转型为SOA革命公认的领导企业.

●Steve Ballmer

头衔:CEO

公司:微软

Ballmer 一直在竭尽全力对付Linux,可最终却令人吃惊地达成了与Novell之间的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催生出Windows/Linux的混血品种,而这一 切又是在微软断言GNU/Linux侵犯了微软知识产权之时发生的!作为合作协议的一部分,他承诺微软将不会再追究SUSE用户和开发人员的侵权责任.同 时声称,其他用户如果也想免责的话,最好是与微软合作.他这番肆无忌惮的言论不但在开源社区招来了一片骂声,也把新的盟友—Novell的CEO推进了尴 尬境地.同时,Ballmer也丝毫没有减弱对Google的攻击,他声称,将从MSN上的广告营销到各类Web服务方面与后者展开全面竞争.

●Marc Benioff

头衔:董事会主席、CEO


如 今,就连应用服务商也得改叫SaaS提供商了,Benioff就是SaaS的一个成功典型,他的公司如今已拥有25000家客户.2006年,他似乎无处 不在——各类商业杂志、商业领袖言论集以及各种主题演讲都有他.去年4月,Benioff带领Salesforce.com进入了技术成熟期,并完成了对 无线应用厂商Sendia的收购.8月,他又收购了为Google研发广告跟踪系统的厂商Kieden.

●John Chambers

头衔:董事会主席、CEO

公司:思科

去 年6月,思科董事会一致通过了选举Chambers接任John Morgridge董事长职位的决定.显然,董事会完全相信Chambers的能力,相信他能为思科带来全新的未来,比如在消费类IP设备市场上就有可能 给思科带来重大转机.要是再亲眼看看Chambers为奥克兰棒球队兴建的绝对显示高科技力量的思科球场,你就会明白,这是将思科品牌印入普通大众脑海的 最佳方法,比起卖笔记本电脑送一罐冰镇啤酒更为有效.

●Louis D'Ambrosio

头衔:总裁、CEO

公司:Avaya

D'Ambrosio 是在去年7月进入Avaya之后获得其在业界的影响力的.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的数据表明,Avaya在企业电话市场上已经连续领先了6个季度. 良好的财务状况足以让D'Ambrosio去购买能够让其继续领先所需的任何技术.去年11月,他完成了对Traverse 网络的收购,这是一家统一消息和移动软件厂商.

●Larry Ellison

头衔:总裁、CEO

公司:Oracle

《Network World》Newsletter的作者、同时也是独立咨询师的Dave Kearns,经常使用"海盗"这个绰号称呼Ellison——这么称呼当然有很好的理由.2006年,Ellison因为发表了Oracle将会如何介 入Linux领域的思考,而在新闻界和博客圈掀起了轩然大波.有谣传甚至说Oracle可能会收购Novell,这是因Ellison在接受伦敦《金融时 报》采访时的某些言论而招致的.10月份,他再次玩弄恶作剧,通过大幅削减公司的技术支持服务价格,发布Unbreakable Linux等举措,让Red Hat着实担惊受怕了一阵.要是将此看成是软件业举办的一场网球赛的话,那么Ellison就为他的Linux计划赢得了一个赛点.

●Bill Gates

头衔:董事会主席

公司:微软

在 去年6月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Gates发现这世界对他的关注度大到了不成比例的地步.当然,作为全球最富有的个人,还领导着一家现代社会最具渗透力技术 的企业,这并不奇怪.全世界都想看看他到底将如何使用他所拥有的权力.即使他放松了对公司的控制,转而投身于令人称道的慈善事业,他也不可能立刻就甩开身 上所披的这件权力外罩.他是—而且可能永远都是—一位IT界的思想领袖.

●Diane Greene

头衔:总裁

公司:VMware

Greene 虽然人很安静而且谦逊,但在她所创建的虚拟软件业中却肯定不是省油的灯.所以她引起了微软、Novell、开源软件提供商和其他后进企业的高度关注. Greene常常挂在嘴边的关于标准化、关于芯片级支持和自动化管理的话题向人们显示,她不只是个改良派,她还是个斗士.

●Mark Hurd

头衔:董事会主席、CEO

公司:惠普

对Hurd 而言,2006年既是大麻烦的一年,也是大胜利的一年.他的董事会主席一职,是在其前任臭名昭著的电话门丑闻的阴影中接手的.不过Hurd的能力使他基本 上未受影响,并顺利通过了国会的调查,而且摆脱了与其他涉案人的干系.同时,他还非常得意地发布了2006财年高达917亿美元的营收数字,这一数字终于 使他从IBM手中夺到了全球最大网络公司的荣耀地位.

●Scott Kriens

头衔:CEO

公司:Juniper

由 于持续不断的股票期权问题,2006年对于Kriens来说成了财务困境的一年,但他和公司的威望却依然在不断增长.Kriens如今也打上了网络接入控 制的主意,在40G T系列路由器上取得了重大成功,并通过发布带有安全、VoIP和WAN优化功能的J系列企业级路由器而大举进军企业分支机构市场.Kriens始终是一位 很受欢迎的主题演讲者——去年他的主要话题是SOA架构.

●Paul Otellini

头衔:总裁、CEO

公司:Intel

假 如Otellini也有自己的口号的话,那可能会是:"摩尔定律就是多多益善(More is as good as Moore)."这就是他对Intel未来发展问题的答案——寻找下一个10亿的PC用户.在他看来,下一个10亿用户就在发展中国家,所以Intel承 诺要在未来五年内向技术不发达国家投资10亿美元引进PC技术.作为对摩尔定律的贡献,Otellini在去年11月成功地与Dell、惠普、IBM和其 他厂商联手发布了采用Intel至强5300系列4核处理器的电脑产品.而其竞争对手AMD的4核产品估计需要到2007年中才能发布.

●Sam Palmisano

头衔:董事会主席、CEO

公司:IBM

去 年5月,Palmisano在纽约证交所为纪念IBM挂牌上市90周年而举行的庆典上敲响了开市的钟声.不过这些天来,Palmisano却很少关心 IBM的本土业务,因为在他看来,IBM的"I"指的是全球化.他在印度召开了IBM的年度员工大会,凸显出美国以外的这些地区对他的强大吸引力.他承诺 将在未来三年内对印度市场的投入增加三倍,达60亿美元.这些资金将用来建设新的研究机构,为IBM的客户提供全球化服务.

●Hector Ruiz

头衔:董事会主席、CEO

公司:AMD

Ruiz 在过去一年中一直在强调他的"客户选择"的话题,而在Oracle的秋季OpenWorld展会上Ruiz更是出尽了风头.Ruiz的演讲在本届展会上名 列日程表的首位.这表明,在前几届展会上一直不怎么显山露水的AMD终于赢得了业界重要客户的青睐.他还邀请Michael Dell走上讲台,而后者则告诉听众,Dell已做出了放弃以往只提供基于Intel处理器产品策略的历史性决定,也开始提供基于AMD处理器的产品, Dell还开玩笑地说,Ruiz的个头似乎依然在长.

●Ivan Seidenberg

头衔:董事会主席、CEO

公司:Verizon

Seidenberg 确实喜欢光纤和视频,正是他领导发起的这两项宽带技术,让Verizon在通信市场的所有前沿阵地上都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他还获得了在全美运营的执 照,可以到处推广其渗透力极强的无线网络技术.IP TV的传播会产生司法问题吗?不会!这是他在2006年初下的断言,果然,参院商业委员会后来通过了Verizon发起的要求开展各地电视特许经营改革的 议案.Seidenberg最具影响力的言论是:"已经到了组织全国化、现代化特许经营的时候了,因为宽带视频的时代已经到来."

●Matt Szulik

头衔:董事会主席、CEO

公司:Red Hat

要 说Szulik在2006年到底有多成功,证明就在他与Oracle的CEO Larry Ellison的相互较劲中.去年初,当Red Hat收购JBoss之时,Szulik就先赢了一把,因为Oracle也在追求这家Java应用服务器厂商.直到去年底,Ellison通过向Red Hat的客户宣布将提供降价五折的技术支持之后才算打了个平手.而Szulik也不含糊,他用Red Hat去年9月发布的企业级操作系统beta版深入挺进到了数据中心领域,要与Xen虚拟机一争高下.

●Joe Tucci

头衔:董事会主席、总裁、CEO

公司:EMC

我 们可以称呼Tucci为园艺大师.在过去五年中,他向人们表明了在IT世界中如何才能成功地收获那些有成长性的企业.在他的呵护下,EMC正在蓬勃成长, 并将企业从传统的存储硬件厂商扩张成为多元化的文档管理、系统管理、虚拟化等领域的软件公司.2006年通过对RSA的收购,其分枝已蔓延到了安全管理领 域.再加上财务状况良好,Tucci未来所面临的最棘手的挑战就是如何让华尔街来欣赏EMC硕果盛开的花园了.

●Daniel Warmenhoven

头衔:CEO

公司:NetApp

一 向只埋头实干的Warmenhoven承认,他一直希望看到NetApp能够取代EMC成为存储业界的领袖,不过在他任职期间可能是看不到了.然而且慢, 在Warmenhoven的领导下,NetApp一直在稳定地提供中端存储系统,财务状况始终良好,业绩增长非常迅速.观察家们认为,如果 Warmenhoven能够成功地将NetApp转型为按需研发、高性能的企业级系统提供商的话,那么NetApp将会一步登天.

●Edward Whitacre

头衔:董事会主席、CEO

公司:AT&T

这 位终身为贝尔系统工作的人始终在积极反对企图让传统电信公司出局的市场潮流.这一次,他的救生圈就是快速成长的无线业务,也就是AT&T通过对南 方贝尔的收购而获得完全控股权的Cingular无线业务.如果他能够成功地整合Cingular的无线基础设施和传统的有线网络,并且能够向企业和消费 者提供高效的融合IP业务的话,那么Whitacre肯定将彪炳通信行业史册.

●Mike Zafirovski

头衔:总裁、CEO

公司:Nortel

持 续不断的财务丑闻不但让北电网络不得不重新申报其财年报告,而且其连续几个季度的亏损也差一点令Zafirovski没能进入我们这份本年度最具影响力网 络人物榜单.如此看来,他之所以能够进入这份榜单正说明了他依然是必须被加以考虑的影响力人物之一.他与微软之间意义深远的联盟,联手研发统一通信产品的 努力,将会大大提升需要Windows VoIP解决方案的企业客户的生产效率.Zafirovski还用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他在业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这些案例包括为《纽 约时报》搭建VoIP网络的数百万美元的合同,以及为伊拉克35座城市搭建光纤网络的2000万美元的大单.
 网络架构大师

●David Barnes

头衔:高级副总裁、CIO

公司:UPS

如果没有一 
个 行业领先的技术观念的话,Barnes肯定无法到达现在的地位——当一个近5000人、掌管资金10亿美元的IT部门的头头.他在做技术决策的时候常常使 用以下四条判断标准:项目必须是用户驱动的;必须和UPS的核心能力直接相关的;业务模式必须清晰的;最后是企业文化必须能够接受的.Barnes目前已 经在测试网格计算系统.

●Brad Booth

头衔:总裁

公司:以太网联盟

Booth所负责的这一机构正在成为网络业最具影响力的组织之一,该机构雄心勃勃地要让以太网统治从手持设备到100G电信核心网传输基础设施的所有网络.联盟董事会中的每一个人和Booth一道构成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强大阵容,足以承担起上述的宏伟计划.

●Robert Carter

头衔:CIO

公司:联邦快递

作 为一家身价320亿美元的速递公司的IT高管,Carter技术领袖的地位无可动摇.2006年,在他成为迅速扩张的联邦快递KinKo公司的董事会主席 后,他显示出了如何将优秀的IT规则转变成优秀的业务管理规则的能力.他还完成了已运转了三年之久的联邦快递基础设施的革新改造,理顺了IT系统的运行, 降低了因快速扩张和众多并购而带来的系统复杂性.

●John D'Ambrosia

头衔:主席

机构:IEEE 802.3高速研究组

D'Ambrosia 长期以来一直是所有以太网领域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不过他在这一领域中的影响力近些年来上升很快.他参与了10G以太网标准的研发,而且还是 IEEE负责40G和100G以太网标准小组的主席,他的意见在该小组中可以说举足轻重.D'Ambrosia还是以太网联盟董事会的成员.

●Tom Gergets

头衔:基础设施网络经理

公司:麦当劳连锁店

很 多人都在关注Gergets和他那令人眼热的网络部署项目.三年来,他为麦当劳这个快餐业巨头遍布全美13700家店铺中的7500家部署了Wi-Fi设 备.对麦当劳来说,这次部署为其提供了因互联网接入而带来的新的基于技术的收入流,并为其提供了先进的后台应用基础设施.而对网络业来说,为麦当劳位于城 区的各店铺实施的这次非同寻常的部署充分展示了无处不在、全美范围的高速无线互联网接入的成功案例.

●Charlie Giancarlo

头衔:高级副总裁、首席研发官

公司:思科

当 现任CEO Chambers于去年11月中旬被选举为董事会主席,并有可能让出CEO职位之后,Giancarlo会成为思科的下一任总裁吗?观察家们把他放在了首 选候选人名单中,并认为他能够在Chambers金盆洗手之后轻松地扛起思科的大旗.到了那时,相信Giancarlo会继续提升他在业界早已树立了的声 望,让分析师和媒体继续支持思科扩张其下一代IP和网络安全的梦想.

●Chad Mead

头衔:安全事件管理全球负责人

公司:JPMorgan Chase

自 从担任目前这个职位以来的18个月内,Mead通过将各种业务流程内包的方式已大大增强了企业管理安全事件(每秒15万件)的能力,并且创建了两个7× 24的安全管理中心.作为"信息就是影响力"这一信条的企业级信徒,Mead还很热衷于和其他企业分享自己的经验,在他看来,这是任何一个从事IT领导职 位的人的责任,所以他经常会出没于各种会议做这方面的演讲.

●Bob Moffat

头衔:高级副总裁、集成运营官

公司:IBM

有 些人认为,IBM今年在服务业务上最重大的举措就是推出了向客户销售标准化打包服务的策略,改变了以往那种为每个用户提供一份定制化打包服务合同的做法. 所有这些服务都被罩在四把伞下:融合通信;网络策略和优化;移动、无线和RFID;网络集成与管理.而一直在着手理顺IBM内部供应链运营的 Moffat,就是这一关键性专业化服务策略的创始人.

●Ray Ozzie

头衔:首席软件架构师

公司:微软

去年6月,Ozzie荣登软件业这个最具影响力的位置,成为微软的首席软件架构师.他的影响力主要源自他正在制定微软至关重要的SaaS战略.

●Ralph Szygenda

头衔:CIO

公司:通用汽车

作 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IT老板,Szygenda的领导力在通用汽车内部定义了IT的重要地位.2006年,他再一次在六个服务提供商间分摊了一份长 达五年、价值达150亿美元的外包合同.他将这样一种由多家服务商竞合的外包策略戏称之为"第三代外包模式".这种策略因为引入了竞争而获得了很好的成本 优势,有望成为企业外包的下一代全新模式.

●Fred Wettling

头衔:技术战略经理

公司:Bechtel

Wettling 一直被誉为是IPv6的先驱者,并与他人广泛地分享着他对于这下一代协议的专业知识.在过去的一年中,他牵头在Bechtel全球网络中数百台计算机上部 署了IPv6,如今正使用IPv6协议处理该公司北美地区数家分支机构的WAN路由.此外,他还将IPv6用于一些新兴领域,如行业网络、机器对机器技术 以及感应器网络等.

有关人口红利的文章






哈哈,好久没有得过奖了,得庆祝一下

很久没有登录过万蝶的后台管理界面了,因为我一半是通过email来更新我的所有博客,
今天心血来潮,登录了看看,结果收到了万蝶主编给我发的鸡毛信,我获奖了,呵呵:

------ 原信内容 ------
你被评为《2006万蝶主编奖》获得者,请浏览主编的网志,并尽快将邮寄地址、邮政编码、收件人和手机号发鸡毛信给主编。特此。

下面是转载了万蝶主编原文:
http://ce.pdx.cn/blog/diary,783040.html
《2006万蝶主编奖》获奖名单
2007年2月8日,隆重向蝶友们推荐《2006万蝶主编奖》获得者,他/她们是:
300-1.jpg
2006万蝶奖: (1位)
andy168 [wap,web]

个性锐蝶奖: (3位)
kk1001 [wap,web]
shean [wap,web]
axyll [wap,web]

自我秀蝶奖: (4位)
maybe [wap,web]
void [wap,web]
mbboy [wap,web]
hisashiyoyo [wap,web]

缘份情蝶奖: (1位)
thirteen [wap,web]

拍客彩蝶奖: (2位)
navy [wap,web]
ginseng [wap,web]

写手语蝶奖: (3位)
samtry [wap,web]
skycheung [wap,web]
xin123 [wap,web]

群组领蝶奖: (1位)
zhanji [wap,web]

互助友蝶奖: (2位)
huanaiqin [wap,web]
dongyi [wap,web]

时尚酷蝶奖: (3位)
jianmei [wap,web]
banana [wap,web]
cxping [wap,web]

玩家灵蝶奖: (4位)
forcode [wap,web]
wap3737 [wap,web]
nosleepman [wap,web]
wwzx [wap,web]

商家益蝶奖: (1位)
canshit [wap,web]


============
几点说明:
1.重新定义了奖项名称,并希望今后相对稳定.感谢蝶友们对奖项名称的建议;
2.奖项和蝶友排名不分先后和主次;
3.本次奖杯为万蝶自己设计的,具有绝对的独到性,更具收藏价值:))
4.鉴于鼓励更多蝶友的考虑,去年年度奖获得者不参与本次评选;
5.主编一人之见,必有疏漏,还请蝶友多多包涵;
6.【请上述获奖蝶友用鸡毛信发邮件地址信息给主编ce.(邮件地址,邮政编码,收件人,手机号)】

250-3.jpg

250-2.jpg  
2007-02-07 17:29:07 通过 Web 发布 | WEB点击(90) | WAP点击(110) | 评论(22)
收藏网志| 发送到手机

少生了四亿人 人口红利推动中国迈向经济强国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1日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抚养负担轻,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     

  人口红利带来的消费升级,体现着中国经济增长内生性的特点.(资料图片)  

     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11日发布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中国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少生了4亿多人,生育率迅速下降,而生育率的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三分之一,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

    据了解,按照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人口红利可依次分为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低少儿、高 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的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二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高,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一人口年龄结构 最富生产性的过渡时期通常被称为人口红利期,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这种潜在贡献就是人口红利。

    图表来源:中金公司 张大伟制图         图表来源:国金证券 张大伟制图 

    银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对本报记者表示,持续多年的人口红利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上一次生育高峰时出生的人口逐渐进入就业范畴,由于劳动力供给很大,工资相对较低,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便相应建立,从而推动了我国经济持续多年的增长。"

    北京多科德经济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李长安对记者表示,中国正式享受人口红利应该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的正面效应。

    课题组还提出了国家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包括:到201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人;到202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4.5亿人;到本世纪中叶,人口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之后人口总量缓慢下降,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据悉,在这个战略目标发展过程中,我国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正处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抓住这一机遇,实施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是化解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 择。

 人口红利还能享受5-10年?

    对于人口红利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中金公司发布的报告《人口红利提升资产价格》表示,人口结构的变化,将继续促进中国经济强劲增长,而在2010年以前,工作人口占比的提高,将使居民储蓄率保持高位,进而促使资产价格上涨。

    招商证券发表报告认为,人口红利可持续至2013年。

    两项人口红利集中释放

    新中国建立后的20多年,中国经历了一个婴儿潮,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些人已经稳定地进入了劳动市场,并推动中国储蓄率的增长。

    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后,我国少生了4亿多人,生育率迅速下降,生育率的下降,降低了抚养支出。

    中金报告认为,一方面是储蓄率增长,另一方面是抚养比减少,目前中国就处于这两项人口红利的集中释放期。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建民表示,改革以来,总抚养比下降对中国储蓄率的贡献大约在5%左右,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1/4强。

    人口红利面临枯竭

    记者了解到,受上世纪80至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影响,在2005至2020年期间,20岁至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一个新的婴儿潮或将产生。

    国金证券发表报告认为,随着新生育高峰的到来,由于抚养开支的增加,人口红利将因为新婴儿潮而被逐渐抵消。

    中金公司也提醒,随着中国人口逐步老龄化,人口红利或将在2015年左右出现转折,也就是说,中国还能享受5-10年的人口红利。

    "事实上,未来人口红利没有潜力可供挖掘,对我国来讲并不是坏事情。"左晓蕾说,中国的发展不能永远依靠人口红利,我们要抓住时机,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移,同时也要加强对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缓解高储蓄率

    虽然人口红利或将步入衰退期,但是目前,人口红利的集中释放还是导致了我国储蓄率的居高不下,高位储蓄率也使中国资产价格的上涨,股市也应声逐步上扬。

    记者了解到,高储蓄率能压低市场利率,进而形成强劲出口,导致贸易顺差居高不下。2006年全年,我国贸易顺差达到了1774亿美元,流动性的增加,使中国资产价格步步上涨。

    中金认为,政府部门应该推出政策缓解高位储蓄率,一旦等到人口红利在若干年后转化为人口负债,高储蓄率将骤然降低,资产价格的泡沫将破灭,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破坏。因此,中金建议政府部门可推出企业年金、增加社保开支等形式,分散储蓄。

    ■记者观察■

    人口红利枯竭不会拖累中国经济

    在享受人口红利的好处多年以后,日前不断有学者提醒,未来几年,我国的人口红利优势将被耗尽。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随着人们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人口红利的枯竭并不会拖累中国经济。

    解放初期,我国的恩格尔系数达到80%,农村地区更是高达90%多。到了2005年,我国农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5.5%,城镇大约只有36.7%。与此同时,居民用在其他商品和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则大大提高了。

    李长安对记者表示,在享用人口红利的同时,我国应考虑为人口增长减速预留避险空间。他对记者表示,未来10年左右是享受人口红利的 最佳时期。因此,在目前的宏观政策上,恰恰是提振消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有利时机。他建议增加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

    而对于第四次全国生育高峰的到来,国金证券发表研究报告认为,新的婴儿潮虽然在逐渐削弱人口红利,但是它也带动着非耐用消费品、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增长,其中,以生物疫苗、奶粉、日化、健康护理等行业受益最大,其最主要的是增强了中国经济内生性的特点。

    国金证券表示,通过美国经验看,超过三分之一的"漂亮50"中的消费类股票和医药类股票,因为婴儿潮的到来而表现优异。很多消费类股票纷纷在人口高峰时期创出新高。而中国的第四次生育高峰的到来,或许能催生出中国消费类股票的"漂亮50"。(何鹏 阮奇)


人口红利维持15年 老龄化将终结全球低利率

www.eastmoney.com   2005-11-21 15:51   陶冬   《新财富》

  当前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支持了美国以至全球的低利率。 十年之后,由于老龄化导致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中国没有了就业压力,便没有干预人民币汇率的动力,外汇储备增速将会回落,由此可能在2015-2020前 后引发美国的债市暴跌,并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老龄化还可能使金本位在2030年重临。中国老龄化也将改变全球制造业格局,十年后,廉价中国制造品将开始 退出世界市场。

  欧洲用了100年的时间才实现工业化,同样的过程,在中国仅经过一代人便实现了。欧洲经过了100年的变迁,逐步步入 老龄化社会,同样的进程,在中国也仅经过一代人便完成了。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带来冲击。从制造业到资金流向,中国在制造着世界的 革命。从原材料需求到汇率变更,中国的变化牵动着世界的心。当全世界都在惊呼中国世纪的到来,当国人兴高采烈地计算何时经济可以超越美国时,人口老化的阴 影已悄悄笼罩在中国社会的一角。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人口老化来得更突然、更猛烈。对于一个强烈依赖制造业、人均收入每年 不足1000美元的人口大国,老龄化可能是一个比工业化更难应付的挑战。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将对制造业的分布、资金的趋势、世界储蓄率的变 化以及各国移民政策,带来重大且目前尚且难以量化的影响。而且,中国的老龄化时间基本上与以欧洲、日本为首的发达地区的老龄化进程相重合,更加大了这一难 题的复杂性。

  "人口红利"最多维持15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人口已剧增7.5亿。急降的新 生儿死亡率和大幅上扬的平均寿命,将中国人口拉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峰。由于营养、卫生和医疗保健上的改善,中国人平均寿命预期由1949年的41岁上升 至2000年的70岁,名列低收入国家寿命最高的国家之一(图1)。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达5.8%的出生率,制造了共和国自己的婴 儿潮。人们谈及中国今天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时,多与改革和开放相联系,其实,"人口红利"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婴儿潮下,大量廉价、有纪律的劳工投 入社会,投入建设。这批人进入生育期、储蓄期,拉动了国内需求,同时制造出43%的高储蓄率。高储蓄率带动高投资,中国的工业化从轻工业蔓延到电子业,近 年更进入重化工业。相对年轻的社会下,每一个老人的背后,有6名多劳动人口支持供养着,社会负担不重,资金更多地投入生产性支出。

  然 而,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维持10年,最多15年。人口出生高峰已在上世纪70年代出现,之后的人口增长基本上靠惯性和延长寿命来取得。根据美国战略及 国际研究中心(CSIS)测算,中国的劳动人口大约在2015年达到高峰,而总人口高峰在2029年前后出现。国内学者在预测高峰的时间上,与此略有不 同,但大方向是一致的—"人口红利"已接近尾声,接下来的是社会老龄化。

  上世纪70年代,中国老年人占社会总人口的7%,是美国当时 的一半,今天则上升至12%,是美国的2/3(图2)。到2040年,老龄人口预计占中国总人口的28%,大大超过美国。中国每一个60岁以上老人的抚 养,上世纪70年代有8个劳动人口在支持,今天有6个劳动人口支持,到2040年只有2个劳动人口支持(图3)。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率由1970年代的 5.8,跌至今天的1.7左右(个别大城市更低至1.2)。

  "中国制造"模式十年后难以为继

  中国人口老化对自身 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多层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制造业的冲击。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十几年的崛起,对整个行业进行了重新定义,制造业版图出现了再分 割,全球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也因此改变。毫无疑问,拉动中国制造业的第一要素是人力资源。源源不断、廉价高效的民工,是"中国制造"的法宝。中国制造业工人 工资是马来西亚工人的1/4,而马来西亚工人工资是日本工人的1/10。中国工人工资是墨西哥工人的1/4,而墨西哥工人工资是美国工人的1/10。印度 尼西亚、印度的工人工资低过中国,但是当地严苛的劳工法以及落后的基础设施拖累了制造业的发展。

  去年夏天开始在华南、华东一带出现的 "民工荒",为中国似乎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敲响了警钟。笔者认为,中国暂时还不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民工荒"更多的是将过去10年民工收入的零增 长,进行一次过补偿。只要工资有所增加,民工还是请得到的。今后几年,中国政府的忧虑,仍是为民工找工作,而不是为没有人打工发愁。但是一个新趋势已经形 成。中国的劳动力年增长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2.2%,降到今天的1%。而5年之后则几乎接近零增长。在上世纪80年代,全世界新增劳动力中每3人中便有 一个来自中国,这是打造制造业王国的人力资源基础。到下一个十年,全世界新增劳动力中每12人中才有一个来自中国(表1)。换言之,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模 式,十年以后便难以为继。中国要想维持制造业的荣光,要么加大资本投入,要么提高科技含量,总之人均生产力必须有一个显著的提升。

  对于全世界的消费者来讲,"中国制造"的价廉物美,可能还有十年保鲜期。之后,随着中国人力成本的上升,可能加上自有品牌的诞生,中国产品的价格会逐步上升。这种趋势在日本、韩国的发展周期中也曾出现过,不过它们的产品供应种类要远少过今天的中国。

   当中国越上一级世界产品链的台阶后,会不会有国家可以接替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加工厂"?南亚次大陆(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是最有可能的一个,不 过当地的电力、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有相当的差距。至于拉美、中东甚至非洲,那里的工资并不便宜,而且工作态度很成问题。笔者倾向于相信,中国之后再无中 国式(割喉减价式)价廉物美,而代之以较贵的替代品。这对全球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一大损失。

  未来中国外汇储备

  增速回落可望结束全球低利率时代

   中国的老龄化还可能导致全球性低利率时代的终结。全球共计100兆亿美元的财富中,一半在美国,剩下的主要在欧洲和日本。欧洲的退休基金和日本的企业资 金一直是全球资本流动的主力,也是过去填补美国财政、贸易赤字的主要来源。但是,近几年欧洲资金流入美国的速度明显放缓,而亚洲央行因干预汇市、稳定本国 汇率而积下大量外汇储备。因此,亚洲外汇储备成为国际资金中的新贵,其一举一动尤其引人注目。

  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近来成为亚洲货币的 一项指标,也成为国际热钱冲击的对象。自2003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暴增4890亿美元,相当于2000年总储备的4.6倍。预计中国会在明年初超过日 本成世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总外汇储备预计超过1.1万亿美元。如果中国的人民币不动或小动,出于出口竞争的考虑,亚洲其他货 币中没有哪家敢大幅升值,因此其外汇储备也会跟着暴涨。估计亚洲总外汇储备在2010年时超过4万亿美元。

  央行手上控制如此多的外汇 储备,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与传统意义上的投资者不同,央行的任务不在于投资赚钱,而是维持汇率稳定、制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虽然在投资组合上可以 作些微调整,但是总体而言央行投资取决于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而不是对风险、投资回报的判断。这就解释了亚洲央行为什么一窝蜂地投资美元资产。在过去两年, 美联储将短期政策利率由1%加至3.75%,可是长期国债利率几乎没有上升,其背后便是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央行不停的购买。可以说,中国外汇储备支持了美国 以至全球的低利率。

  亚洲外汇储备的急涨,不可能是无限期的,要么美国政府对目前的双赤字政策作一个根本的纠正,要么继续拖下去,直至 亚洲不再支持这场游戏。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很可能是这场游戏的终结者。今天中国为了就业和出口,不惜代价地维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但是十年之后,中国劳动 人口比例开始下降,国内服务业的发展还可能令劳动力短缺提前。没有了就业压力,中国便没有干预人民币汇率的动力;如果人民币完全自由浮动,亚洲其他国家也 不必像今天这样干预汇率。亚洲外汇储备增速回落,支持美国债市的回流资金自然变少,届时美国债市利率可能急涨,甚至出现金融危机。

  老 龄化还可能导致金本位重临。纵观世界各国,没有一国为即将来临的老龄社会作出充分的财政拨备,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普遍不足。1995年时,10.5%的美 国人口为银发族,2030年时17%为银发族。1995年时日本有11.5%的人口为银发族,2030年时23.1%为银发族。1995年时意大利有 19.7%的人为银发族,此比例至2030年将升到33.3%。在发达国家,超高龄人口(80岁以上)更会较1995年上涨8倍。这部分人在医疗费用、人 手看护上的需求肯定远大过其他年龄段。1995年时,退休福利占发达国家GDP的7.9%,健康保险占GDP的6.3%,2030年时,两项福利会分别占 GDP的12.1%和11.6%(图4)。换言之,发达国家GDP产出中的1/4,会被老龄社会消耗掉,产生不出任何再生产效益。今天退休年金消耗发达国 家0.2%的总储蓄,2030年时,它耗用7.4%的总储蓄,2040年时更高达12.1%(图5)。

  如此沉重的老龄负担,是任何一 个社会也承受不起的。由于劳动人口骤减,通过加税(目前税负已经很高)来筹措资金也不是一个办法。然而老年人届时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利益团体。如果今天都无 法推出削减社会福利法案,相信20年后在一个老龄选民势力益强的社会中,通过的机会更小。笔者相信,到时各国政府惟有通过货币扩张,即印钞票来应付日益膨 胀的福利开支。这样做势必破坏政府信用,导致通货膨胀和高利率。

  基于上面的分析,笔者大胆预言:十年后廉价中国制造品开始退出世界市 场;2015-2020前后,美国债市暴跌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金本位在2030年重临;十几年后,各国放宽移民限制,年轻人成为争夺的资源。这些并不意 味着世界的末日,不过那个世界和今天的大不相同。

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极速耗尽 将重蹈前苏联覆辙?




   蔡日方说,在转变增长方式、创造新的增长源泉时,应当充分利用中国当前劳动力无限供给为我们带来的一个劳动率递增延缓的缓冲时间,最大化就业,最大化利 用人口红利,同时发展教育与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同时还要创造条件,清除劳动力转移障碍,包括现存的制度性障碍,保持?

  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剧减 中国人口红利即将耗竭

  蔡日方说,在转变增长方式、创造新的增长源泉时,应当充分利用中国当前劳动力无限供给为我们带来的一个劳动率递增延缓的缓冲时间,最大化就业, 最大化利用人口红利,同时发展教育与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同时还要创造条件,清除劳动力转移障碍,包括现存的制度性障碍,保持劳动力增长源泉。

  正当中国人大多认为,中国啥都缺,但惟独不缺乏劳动力时;正当中国大量的人力资源被闲置:许多劳动年龄人口下岗、许多大学生就业困难时,有人口 学家提出,中国人口红利即将耗竭。曾经有过的一些关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的预测认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最高、增长最快,而且可以一直增长到2030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日方的研究与此项结论大相径庭:中国的劳动人口平均增长率并不很高,事实上,今后一段时间内,甚至不如发展 国家的平均增长率,后者的数字为1.1%,而中国仅仅是0.4%。蔡日方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现在已经开始以极快速度下降。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为什么中国经济能持续保持高增长?这一中国奇迹出现的因素何在?从人口学家的角度考虑,人口,其中主要是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是有贡献的。蔡日方 认为,人不仅仅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蔡日方解释说,人口学家所谓的"人口红利"的含义即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提高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的 较高的资本积累。当前,我国可以获得的人口红利对G D P增长的贡献率占到了26.8%。

  应当说,人口红利对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从中国20年的经济增长分析,蔡日方得出以下数据:1978年到1998年20年间,物质资本对中国 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8%;劳动力(不含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在24%;教育程度提高形成的人力资本,贡献率为24%;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率在21%。

  而劳动力的数量无疑是受到人口数量的约束的。由此,蔡日方称,人口转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在人口的增长速度和人口总量,而取决于人口的结构。 人口结构较好,社会就可以获得充足的劳动力供给。蔡日方的研究正是表明了这一点。以"总抚养比"做人口年龄结构指标进行研究,蔡日方的结论是,1983年 至2000年中国总抚养比下降对人均GDP增长贡献率在26.8%。蔡日方的研究同时还表明,抚养比每上升一个百分点,中国人均G D P则上升0.116个百分点,反之相同。

  国外也有基本相同的研究结论:被美国兰德公司相关研究称之为东亚奇迹和新大陆国家奇迹的是,从1970年到1995年间,在东亚诸国超出常规的 高增长率中,由劳动年龄人口高比重所做出的G D P贡献比例高达1/2至1/3;北美新大陆开发之初,人均G D P增长率比旧大陆高出部分中,大约为90%至100%可以归于富有生产性的人口结构优势。

  蔡日方举例说,为什么东亚没有明显的技术进步,但还是走向了经济持续增长,并且最后最终走向了以技术进步促使经济发展的道路?就是因为它的人口结构较好。而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前苏联没有此项优势,则经济增长趋向迟缓。

  人口红利即将耗竭

  蔡日方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看法是,当我们有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增长模式:充足的廉价的劳动力供给和资本积累时,就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模式,保障最大化就业。根据东亚各国的经验,从劳动力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最终是可以过渡到以技术进步促使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的。

  曾经有过的关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的预测认为,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最高、增长最快,而且可以一直增长到2030年。蔡日方的研究与此项结论 大相径庭。他说,按照现有的人口发展变化曲线看,中国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变变化趋势如下:人口总量2030年到达最高点,为14.06亿;劳动人口在 2020年左右达到顶点,为9.23亿;而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现在已经开始以极快速度下降,并将一直下降到2013年。同时,研究还发现,中国的劳动人 口平均增长率并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那样很高,今后一段时间内,甚至不如发展国家的1.1%的平均增长率,仅仅是0.4%。同时,在人口结构中,儿童比例将 会一直下降,而老年人占人口的比重会一直升高。根据上文所述的研究成果———抚养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中国人均G D P则上升0.116个百分点,反之相同的结论,蔡日方认为,届时,我国由于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提高而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较高的资本积累现状 将不复存在。综上所述,蔡日方认为,我国的人口红利即将耗竭。

  蔡日方说,到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将接近倒金字塔形。蔡日方说,中国会成为典型的未富先老社会,而且会越来越明显。针对此,有国外学者提出两方面解决方案,一是改变生育政策,将现有的1.8%的生育率提高到2.2%,二是提高老年人的经济参与率。

  未来增长靠什么

  那么,在当前的形势下,怎样使中国的人口结构尽可能长的继续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蔡日方提出,从劳动力无限供给到稀缺,人口学家称之为"刘易斯转折点"。事实上,"十一五"期间,我们一定会出现这个转折点。从总量看, 2004年至2009年,是我国非农产业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平衡期,以后将持续下降。同时他认为,近年愈演愈烈的"民工荒"也将不再是周期性的,政策性的 "荒",而是趋势性的、总量的,从劳动力市场变化也已经可以看出这一趋势,从2002年起,我国的真实失业率是在下降的,劳动参与率则从2004年起开始 上升。

  蔡日方认为,"刘易斯转折点"的出现究竟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预见到这个转折的到来,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解好这个转折,还取决于我们在政策上如何应对这个转折?是建设和谐社会还是剥夺劳动者。

  综上所述,蔡日方说,在转变增长方式,创造新的增长源泉时,应当充分利用中国当前劳动力无限供给为我们带来的一个劳动率递增延缓的缓冲时间,最 大化就业,最大化利用人口红利,同时发展教育与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同时还要创造条件,清除劳动力转移障碍,包括现存的制度性障碍,保持劳动力增长源 泉。(刘黄)

  相关链接:中国人口条件将巨变 逐渐放宽生育控制政策

  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11日在北京《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新书发布会上表示,一味减少人口数量规模不一定是好事,中国应适当适时调整人口政策。

  今日由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二十一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则认为,二00六年至二0一0年是中国实行二孩晚育软着陆平稳过渡的最好时机。逐渐放宽生育控制政策可避免人为加剧中国人口生育率下降和"未富先老"的进程.

  链接:计划生育支撑房价飞涨

  问题何在?中国人超出预测的旺盛购房能力来自哪里?我认为除了人们谈论较多的那些因素之外,有两个因素是最值得注意的:一是在一个失衡的社会 里,社会中各个角落的资源都会以极快的速度向有限的大城市中积聚,从而推升房价的上涨;另一个因素则是由于几十年中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城市中形成 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事实上,这个因素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会比个人收入每月增加几百元要大得多。

  有调查显示,25至28岁的年轻人是北京购房的中坚力量。有专家指出,在欧美一些国家,年轻人一般毕业大概十年以后才买房子,购房主力是35岁 以上的人。而我国买房的不但大多是25岁到30岁的年轻人,而且是一毕业就买房,买房就要买大房子。对于20至30岁的购房群体,我们至少可以认定两点: 第一,他们主要是为结婚安家而购房;第二,就其中大部分人来说,即使考虑到按揭的因素,也并不具有这样的购房能力。   (编辑:方方)

人口红利消失有多少好处


  人口红利的消失降低中国低成本优势的可能性很小,实际上,农村还有超过2亿的劳动力需要转移。老龄化的到来将加速这一工业化的必经阶段。更要紧的是,低劳动力成本只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条件,甚至是一个并不那么重要的条件

  最近,很多观察家忧心忡忡地指出,随着十年后老龄化社会的真正到来,中国经济赖以增长的人口红利将消失,中国的好日子将难以为继。考虑到我国人口规模之巨,这种担心显然不乏真知灼见。可是,如果我们追求的是充分就业、高消费和社会保障有力的经济目标,那么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很可能会加快这些目标的实现,而不是相反。

  一国在生育高峰过后,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上升,会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的时期,这种有利的人口结构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被称为"人口红利"。显然,一国经济在经历人口红利之后,必然要遭受相应的人口老龄化之苦。

  中国已经享受人口红利多年,专家称单单人口红利对中国1982至2000年间GDP增长的贡献比率高达26.8%。而人口结构的根本性逆转将在2015年到达,届时,中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10%,在少儿抚养比仍然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老年抚养比超过14%。

  一夜之间青丝变成了白发,这不仅对个人是一件可怕的事,对整个经济也无疑是一场灾难。与西方国家的经历不同,人们对中国的焦虑还有着额外的理由,因为我们可能在工业化完成之前面临"未富先老"的尴尬。按照流行的观点,归纳起来,人口红利消失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

  其一,降低劳动力成本低廉这一比较优势,使得中国依赖出口的"增长发动机"大受影响;其二,降低储蓄率,影响到中国的资本形成,进而降低经济增长;其三,人口老龄化会对社会保障带来巨大挑战。

  然而,事情还有另外一面。人口红利的必然消失也可能为中国提供一个实现更平衡和更持久增长的契机;而且,有意思的是,稍加剖析就可发现,上述流行的观点与另外一些同样流行的观点存有颇多矛盾之处。

  首先,人口红利的消失有利于充分就业时代真正到来。人口红利的消失降低中国低成本优势的可能性很小,国情告诉我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要为如何能够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而不是为劳动力短缺焦头烂额。现在,一听说人口红利将要失去,好像我们的劳动力资源会立刻紧缺一样,实际上,农村还有超过2亿的劳动力需要转移。老龄化的到来将加速这一工业化的必经阶段。更要紧的是,低劳动力成本只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条件,甚至是一个并不那么重要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人口就是世界第一,为什么经济未获增长呢?现在非洲的劳动力仍远远比中国便宜,为什么长期停滞呢?中国的增长得益于改革开放所构建的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及巨大的市场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再有,我们时常抱怨我们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进口一架空客飞机,如果劳动力无限供给不改变,我们就只能陷于低附加值的"比较优势陷阱"而不能自拔。

  其次,人口红利的消失将振奋消费的引擎功能。随着人口结构的变迁,社会中进行"正储蓄"的劳动人口下降,而"负储蓄"的老年人增加。因而,整个社会总的储蓄率将下降。也就是说,中国持续40%的高储蓄率将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这固然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为高储蓄率对中国目前增长方式的重要性有目共睹。但是,高储蓄的背后却是低消费:一个家庭的收入只能是由这两个此消彼长的部分构成。我们要变投资和出口推动的经济为消费推动的经济,储蓄率的下降正合题中之意。人口红利的消失将有利于这种转变。


  最后,老龄化迫使我们建立一个更加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从现收现付养老保障制度向完全个人积累制度过渡;为了支撑这个过渡,通过把农村转移劳动力纳入新的保障体系,提高当前保障基金的缴费水平。政策模拟表明,到2020年,比起现行的现收现付制并把农村人口排除在外的体制,养老保障的这种转变将使社会养老负担率下降大约19个百分点。这无疑为政策变迁提供了激励。

  上世纪50年代,中国曾因"错批一人,误增三亿"而在很长时间未能绕过"马尔萨斯陷阱"。如今,与人口有关的另一个陷阱———"老龄化陷阱"又摆在了中国面前。但挑战总与机遇并存。通过成功地处理人口结构问题,一个在就业、消费、保障上都日臻完善的社会将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这,不正是我们孜孜追求的吗?

  作者:傅勇   来源: 国际金融报

广州:英文版的MM乞讨(组图)






搞搞新意思,为国际友人前来援助提供方便



侯东民:是人口问题还是人口红利

    无论城乡,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面对的严峻问题,这种人口与经济关系,总体上是很难用享受"红利"描述的


    老龄化的发展与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是影响下阶段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的两个重要力量


    "人口红利说"是西方近年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经济关系提出的新学说。

    由于中国老龄化过程加快,这一学说也引起了国内学者关注,有学者利用中国数据进行了相应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25%应归功于人口"红利",但红利窗口行将关闭,人口政策因此应该调整。

    回顾"人口红利说"出台前后,可以发现,以往一直为社会所关注的中国人口问题,似乎忽然成为"红利"而支持了中国经济发展。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人口问题,无论理论与实践上,均有讨论的必要。

    两种不同的生育率转变

    人口"红利"是指社会出生率从高向低转变中,少儿比例降低,劳动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还未达到较高水平时,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这一阶段社会抚养负担较轻,条件适宜,可为促进经济增长贡献人口"红利"。

    可见人口"红利"涉及两个相互关联的人口学事实,一是生育率从高到低的转变,二是按年龄结构衡量的社会抚养系数较低。这两个事实在人口转变一定阶段必然存 在是无须争议的。但是否可以用以年龄结构衡量的,统一研究中外这一特定阶段的人口与经济关系?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世界上有着迥然不同的两种生育率转变。

    以西方为代表的人口转变,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自然结果,出生率降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又基本充分就业,就可能使经济得到额外推力。中国人口转变是在较低经济水平下,人口膨胀导致人口问题,社会采取控制措施而形成的人口转变。

    生育率下降后,也会凸现劳动力丰富。但此时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数量多,是人口问题惯性的表现,还是人口"红利"的到来?

    通常人口问题的影响不是短期的,出生率下降后,以往过多生育的不利影响仍可能"惯性"存在,甚至更明显地展现。不划分两种背景,由人口年龄结构表面的相似性论社会负担,就可能引起歧义与误导。

    对这一问题,我们在《人民大学社会发展白皮书,1994~1995》的"人口"部分讨论我国老龄化阶段的人口与经济关系时已经指出,按人口年龄结构计算的抚养系数只是"表观"的,社会存在不容忽视的剩余劳动力问题时,简单以此论人口与经济关系,可能失之偏颇。

    因为"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与"五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人口与经济关系肯定不同,前者中的两人现实上虽然是劳动者,分析中只有看成是被抚养者,才可能区别 两类人口与经济关系。否则,这种数据的误用会造成意在研究人口与经济关系,研究中却恰恰忽略了迥然不同的人口与经济关系背景。

    在上述报告中,我们曾比较1992年中国与西方老龄化程度较高国家的抚养系数。例如,按人口年龄结构计算,1992年老龄化程度较高的挪威总抚养比是 56,中国只是49,但将当年一般认为的1.5亿剩余劳动力纳入非就业人数计算,中国几乎高出挪威50%。高出幅度之大,足以说明1992年以后,相对长 的时间内,中国实际抚养系数及与之联系的人口与经济关系,虽与老龄化发展息息相关,但相比之下,社会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努力可能有更大的影响。

    是人口负担,而非人口"红利" 

    1.就业问题一直是重大社会问题。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口控制,用20年时间达到了低生育水平。但由于人口惯性,本世纪30年代人口才会达到高峰。与这一过程伴随,中国人口问题的解决也是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下面仅从农村剩余劳力角度作一分析。

    1978~2005年,由于非农建设,我国减少耕地近2亿亩,而全国播种、收割已大面积机械化。农药、化肥广泛使用,也大大减轻了劳作强度,缩短了劳作时 间。但1978年到2005年,在经济与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因人口增长,我国农业人口仍净增1亿多,农业劳力净增近2亿。虽净增2亿劳力中约1.8亿已经 从事二、三产业,2005年底我国农村一产劳力仍为3.06亿人,比1978年多2000万人。而1978年耕地比今天多约2亿亩,农业已存在大量劳动力 冗余。

    假定2005年我国一产劳力充分就业劳均耕地需10亩,而不是现实中约6亩(不充分就业下1978年劳均已7.5亩),2005年我国一产劳力只需约2 亿,实际农业劳动力近5亿,其中一产劳力为3.06亿。因此,尽管经济有超常表现,1978~2005年期间,农业剩余劳力问题并没有解决,绝对数量甚至 还在增加。 

    事实上,无论城乡,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面对的严峻问题,这种人口与经济关系,总体上是很难用享受"红利"描述的。

    2.经济发展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低与人口"红利"的关系。劳动力多而经济发展得益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现象,是人口"红利"概念较广泛得以认同的重要原因。剩余劳动力问题确实可能某种程度显示出世界上事物的两重性,但是:

    第一,如上所述,总体上这不能改变这一期间经济在快速发展,而人口问题始终困扰的基本性质。

    第二,印度生育率居高不下,其近年发展表明,只要劳力成本低,条件适宜,外部投资青睐,一定时期内经济也能较快发展。其经济发展得益于劳力成本低的现象, 与是否处于人口"红利"期没有必然联系,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问题也是明显并存的。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现象与人口"红利"联系起来,因果关系至今也没有得到 过有效论证。

    第三,为什么在生产、消费环节,现实中可以觉察到这种人口结构确实有利于拉动消费或增加储蓄?生产、消费环节的这种感觉是实在的。问题在于,在现实中,剩 余劳力问题主要是以潜在方式而不是失业方式存在,生产、消费环节直接面对、认识的现象是"三人的活五人干"中的"5个人","感觉"不到剩余劳动力的潜在 背景及已经潜在打了折扣的劳动者们的储蓄与消费,并不奇怪。

    第四,剩余劳动力问题似乎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可以靠低成本而发展的好事,这一认识并不妥当。社会没有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导致低成本对资本的吸引,才是真正 的好事。如果上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人口控制,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起点本来会更高,在起点更高的位置上发展好,还是降低了起点,再以低成本人口"红 利"达到那个起点,在多出几亿人口的基础上重新开始更好?

    综上所述,从多方面看,笔者认为现实上很难认为中国已经得到了巨大的人口"红利"。

    怎样看待人口"红利"行将消逝

    根据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把当前阶段称为人口"红利"的受益区,人口"红利"窗口关闭,给人的印象就是中国人口问题将主要是人口结构问题、老龄化问题,这是我国人口政策需要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完全符合中国人口问题的基本性质。

    中国确实面对老龄化加快发展问题,但中国老龄化与西方最显著的不同,是老龄化发展与剩余劳动力问题相伴随。老龄化的发展与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是影响下 阶段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的两个重要力量,在中国经济一定的发展态势下,两者如果起到很好的拮抗作用,将有利于缓解中国人口与经济不协调的状况,也将减低人 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如果不能起到很好的拮抗作用,则可能加剧矛盾。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人口规模问题依然长期有深远影响。例如,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上。西方劳均耕地规模目前为中国的几十倍,日本也为中国4倍。在 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趋势下,政府补贴已受到国际贸易规则日益强化的约束。因此,我国农业经济靠自身力量发展,今后必须大力提高人均经营规模。

    但中国一产劳动力保有1亿,劳均增长4倍达1.5公顷,才等于目前日本的规模,农业劳动力转移量就应在2亿以上。在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转移了农业 劳动力2亿多,产品已经充斥世界市场,家电、皮鞋、纺织品等,已经占世界市场很大份额。国际市场已经有强烈反应。不谈今后国内生产效率还会提高,仅再转移 2亿农民,中国人能生产、供应多少产品,即便是扩大内需能消纳多少?即便生产效率不提高,这种新增加的生产能力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

    近来,国内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其他发展中国家低成本优势逐渐显现,人口众多的印度也在崛起,参与抢夺世界市场份额。中国经济发展走产业升级道路已不可避 免。但这意味着对劳动力需求将减少。所以,即便中国经济保持快速的发展,人口规模问题,特别是就业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完全可能继续长期困扰中 国。

    人口规模依然严重

    事实上,中国人口问题最基本的矛盾在于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上世纪90年代国土资源方面的预测已经指出,2020年左右,中国主要矿产将依靠进口。下 一阶段,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逐渐尖锐,可能使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更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警惕人口规模方面的不利影响,依然是今后中国人口政策必须谨 慎地、乃至优先考虑的问题。

    所以,"人口红利说"及中国人口政策调整问题,只是偏重人口结构问题,没有充分重视老龄化与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并存特点,没有充分重视人口规模问题对中国今后依然有的重要政策意义。

    相对于人口结构问题,作者认为,人口规模与经济、资源环境矛盾,仍是中国人口问题最基本的方面。至于人口结构问题,不过是中国人口控制必然的代价,所谓世事两全难,主要应依照社会经济政策削减其不利影响。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室主任)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youtube我以前发的视频中文说明文字全部变成了乱码

这个地址:
http://www.youtube.com/profile?user=forcode
原来都很正常,但是最近似乎youtube升级了系统,
出现了很多乱码。
以前blogger的帐号与google帐号合并之后,
blogger模板里的中文也全部变成了乱码,
google对中文支持方面还有待改进啊。

Re: 当你的twiiter好友很多,twitter就差不多成为一个聊天室了

还有这一个:
http://twitter.com/bbcvideo

On 2/9/07, forcode(奇想录) <woodphone@gmail.com > wrote:
bbc 用 twitter 发布新闻 ? http://twitter.com/bbcnews


On 2/9/07, forcode(奇想录) <woodphone@gmail.com> wrote:
看看这家伙的好友,有四五百个:
http://twitter.com/ev
在百度里搜索twitter,国内这个家伙写的介绍twitter的文章比较早:
http://twitter.com/beyondthesea
但是这家伙一个多月没有更新了
这个更新的真勤快,奇怪他的中文是怎么打上去的:
http://twitter.com/isaac


当你的twiiter好友很多,twitter就差不多成为一个聊天室了

看看这家伙的好友,有四五百个:
http://twitter.com/ev
在百度里搜索twitter,国内这个家伙写的介绍twitter的文章比较早:
http://twitter.com/beyondthesea
但是这家伙一个多月没有更新了
这个更新的真勤快,奇怪他的中文是怎么打上去的:
http://twitter.com/isaac

澳门居然只有44万人,真少啊

现役军人250万,澳门人口只有44万,真的很少很少:

这是2000年的数据:

宁夏回族自治区                      56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25 
香港特别行政区                      678
澳门特别行政区                       44
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   22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              250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1号)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 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 下,通过近千万普查工作人员艰苦努力,又经过事后质量抽查,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 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

    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

    二、人口增长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336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三、家庭户人口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34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19839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4人, 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6人减少了0.52人。

    四、总人口性别构成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女性为61228万人,占总人口的48.3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4。

    五、年龄构成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9%;15-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 人,占总人口的70.1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 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 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祖国大陆31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5940万人,占总人口的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万人,占总人口的8.41%。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692万人,增长了11.2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万人,增长了16.70%。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4571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14109万人;接受初中教 育的42989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45191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   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 的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344人上升为3396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为35701人。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8507万人,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15.88%下降为6.72%,下降了9.16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万人, 占总人口的36.0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

注:1、本公报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以2000年11月1日0时(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上常住的人。

    3、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抽取602个调查小区进行了登记质量的抽样调查。抽查结果, 人口漏登率为1.81%。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总人口中已包括据此计算的漏登人口。

    4、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6月30日的数据。

    5、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9月30日的数据。

    6、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数是由台湾当局公布的2000年12月的数据。

    7、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也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8、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2号)

现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数据公布如下:

地区别                         人口数(万人)

北京市                             1382
天津市                             1001
河北省                             6744
山西省                             3297
内蒙古自治区                       2376
辽宁省                             4238
吉林省                             2728
黑龙江省                           3689
上海市                             1674
江苏省                             7438 
浙江省                             4677
安徽省                             5986
福建省(不含金门、马祖等岛屿)     3471
江西省                             4140 
山东省                             9079 
河南省                             9256 
湖北省                             6028 
湖南省                             6440 
广东省                             8642 
广西壮族自治区                     4489 
海南省                              787 
重庆市                             3090
四川省                             8329 
贵州省                             3525
云南省                             4288 
西藏自治区                          262 
陕西省                             3605 
甘肃省                             2562 
青海省                              518 
宁夏回族自治区                      56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25 
香港特别行政区                      678
澳门特别行政区                       44
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   2228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              250


注:
    1、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00年11月1日0时的数据(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的人口合计与祖国大陆总人口之差,为常住地待定的人口。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6月30日的数据。
    4、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9月30日的数据。
    5、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数是由台湾当局公布的2000年12月的数据。



人口方面的几个网站

中国人口信息网:
http://www.cpirc.org.cn/index.asp
里面有一个中国人口时钟,是根据中国人口每秒出生人数来做的一个自动计数器,
有点意思,呵呵:

中国大陆人口时钟
0.gif (299 bytes)0.gif (299 bytes) 0.gif (299 bytes)0.gif (299 bytes)0.gif (299 bytes) 0.gif (299 bytes)0.gif (299 bytes)0.gif (299 bytes) 0.gif (299 bytes)0.gif (299 bytes)

今年已出生人口
0.gif (299 bytes)0.gif (299 bytes) 0.gif (299 bytes)0.gif (299 bytes)0.gif (299 bytes) 0.gif (299 bytes)0.gif (299 bytes)0.gif (299 bytes) 0.gif (299 bytes)0.gif (299 bytes)

中国人口网:
http://www.chinapop.gov.cn/

人口世界:
http://www.popinfo.gov.cn/

国家统计局人口普查公报:
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

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
http://www.npfpc.gov.cn/

才知道有一个叫做“汉网”的网站

因为要找人口方面的文章,
找到了一篇反对计划生育的网文,
就在这个汉网论坛,一看这个文章就觉得比较幼稚,
虽然观点未必错误,但所举理由让人感觉没有说服力。
而且比较狭隘,在今天努力提倡民族主义,应该是大方向错了。
但是,民族主义的号召力依然很强大,看看这个网站论坛的火爆程度就知道了:
http://www.hanminzu.com/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316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 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 11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11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 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 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 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 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 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 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 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  数  民族人口为12333 万人,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  数  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 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 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 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八、家庭户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395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369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人;集体户人口为 693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1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农村为3.27人。
  注:
  1、本公报为根据调查结果的初步推算数。
  2、调查登记标准时间为2005111日零时,调查登记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的常住人口。
  3、全国总人口数未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  湾省人口数。
  4、经事后质量抽查,总人口的净漏登率为1.72%。全国人口中已包括据此计算的漏登人口数。

中国的制造业真好像是一夜之间崛起的

很清楚地记得十年前整个社会都在痛心疾首地反思,
中国制造的电器质量如何比不上人家,中国汽车制造的成本怎么也降不下来,
一大堆脱离实际生产的学者们把原因分析来分析去,
弄得我们对未来悲观得不行。

结果10年之后的今天,不但中国电器占领了全球大部分市场,
中国制造的汽车成本也大幅度下降,中国赫然成为制造业的全球中心。
而且,在网络等高新技术产业,中国企业虽然总体依然处于跟随地位,
偶尔也能出现一两个亮点企业,让外国人对我们刮目相看。

当然,也许10年前的那些悲观促使整个国家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但中国劳动力非常低的价格始终是一个关键性因素。

FDI的定义


悬赏分:15 - 解决时间:2006-3-2 23:44
FDI确切的英文定义是什么?谢谢。
提问者: yyshooter - 童生 一级
最佳答案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FDI)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它国 的生产或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国(地区)的居民实体(对外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在其本国(地区)以外的另一国的企业(外国 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中建立长期关系,享有持久利益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这种投资既涉及两个实体之间最初的交易,也涉及二者之间以及 不论是联合的还是非联合的国外分支机构之间的所有后续交易。
回答者:ddstrg - 经理 四级 10-21 13:41

人口红利影响中的中国经济

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出生率很高。现在这些人进入35-54岁这个20年跨度的年龄段,消费强,储蓄率很高。目前来看,35-54年龄段的人在未来5到10年还会继续上升。

现在我国35-54岁之间的人,占社会总人口的30%,到2010年时可达到33%,2015年开始略有下降,但之后下降幅度就会很快。因此,从现 在开始计算,也就只有5-1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之内,中国单位劳动成本还要继续下降,这意味着一个产品当中,工人、劳动力得到的份额会越来越少,资本得 到的回报会越来越多,贫富差距继续拉大。

但是5-10年之后,这些人已经老了,当他们不购买资产的时候,中国经济必然将放缓。人口结构的变化会导致资产价格回落,泡沫的产生。因此,经济是缓慢下降,还是大幅下降,要看我们现在的政策是不是能够缓解、降低现在的资产价格泡沫,这是一个前提

日本从1968年到1989年,全国平均房价涨了大约3倍,股票价格涨了29倍。相信中国也会成倍上 涨,但未必那么剧烈。因为日本当时经济发展很快的时候,失业率比较低,劳动力成本上涨很快,推动通货膨胀,资产价格就会上涨快。而中国目前的失业率较高, 通胀轻微,资产价格涨幅会略小,换句话说,中国和日本在资产价格上涨的质上是相似的,但量上有所不同。

  我们现在应该吸取日本当时的教训,不应该让资产价格的泡沫升的太大,认识到人口因素会对资产价格有一个长时间的推动,并且在未来会有一个长时间的压 力,现在就应该更注重人口周期带来的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如果我们现在政策能够有效的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或者降低这个泡沫膨胀的程度,未来资产价格 下降的幅度自然也会小一些。

资产包括房地产和股市

    房地产是否形成泡沫,一般用租金回报率和利率水平相比。目前的贷款利率是6.12%,若租金回报率大于利率,说明买房子还是有盈利机会的。

  全国来看,目前租金回报率和利率水平基本相当,但沿海几个大城市比如上海,平均租金回报率已经明显低于贷款利率,可以称之为有泡沫产生的趋势。我们的资料调查显示,上海的利率已经是租金回报率的1.8倍,这意味着,利率如果是6%点多,租金回报率只有3%-4%。

股市也是这样,以沪深300(1802.788,12.86,0.72%)(1802.788,12.86,0.72%)公司来看,现在平均市盈率 接近20倍,意味着回报率是5%,目前存款利率只有2%-3%,所以还不能算是泡沫,但如果市盈率到了30倍了,回报率就只有3%左右,相当于存款利率, 就有可能是泡沫了。

  不过,资产价格有泡沫,可能是一个脱离基本面的上涨。但我觉得基本面是好的。

  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还是比较快,劳动生产力提高非常迅速,而且这种提高不仅仅靠资本拉动,企业的经营效率也有所改善。比如,我们这几年引进很多 FDI,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管理水平的改善,还有整个全球市场营销渠道的拓宽,这是我们与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发展的那些国家的不同之处。当时,他们更多 的是资本流入,虚拟经济的繁荣,而引入FDI是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这是中国强的方面。

  另外,政府在这段时期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外部条件加上企业内部效益的改善,使得中国企业目前的利润率状况总体平均可达6%左右,资产回报率是10%,全国规模以上企业是14%,这是相当不错了。

  同时,短期内快速的资产价格的上升,其中也有一些不完全受基本面支持的因素。总体而言我认为,中国经济的"远虑"大于"近忧"。

   金融改革以及企业所有制改革。我们目前的总市值是7万多亿人民币,流通市值只有2万亿,2/3还是暂时不能流通,但是在目前股市大涨、容易产生泡沫的情况下,就应该增加供应,让其流通。

  资源价格的理顺也十分重要,包括汇率、利率以及其他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另外,资本账户有节奏的开放也要进行。同时不能遗忘财政的作用,可以通过财政来缓解、降低由于货币紧缩带来的对于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等等。

  总体而言,如果现在不下狠心取大舍小的话,最终可能是资产价格泡沫,跟日本的轨迹差不多。

从中期来看,我国经济要想保持一个相对比较快的增长的话,我们可以做的:

第一,我国储蓄率在未来一段时期还会很高,这个是一个最基本的动力。

第二,技术进步,提倡自主创新,劳动力素质提高。如果下一代劳动生产力比上一代高很多,也许能够给资产价格的下降压力提供一些缓冲。

  第三,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有利的。日本在70年代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3%,到90年代时,城市化已经没有更大的空间了,中国2005 年城市化率是43%,按照这一速度发展的话,未来的5到10年之后城市化率也只不过是在50%左右,可能会给资产价格的下降提供一定的支撑。


产业结构的变化,归根到底还是受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35-54岁的人是社会上收入水平最高的,占比大的话,就能把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推上一个台阶。比如说汽车、手机、电脑等方面的需求,而对房地产的需求也带动了对家用电器的需求,并最终带动企业的产业升级。

  这个现象在中低档的消费品中已经体现的非常充分,过去中国彩电、冰箱、洗衣机全都靠进口,现在中国非但满足自己的需求,还大量出口。

虽然我国目前人均收入还不高,但是出口结构已经和韩国、新加坡、日本等收入水平很高的国家类似,我们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在全球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实力。

  举例来看,目前,我国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的出口占比,已经从1995年的21.1%上升到2005年的46.3%,与日本的70年代以及韩国的80年代非常接近。但它们在之后的二三十年又有很大的进展,现在占比已经达到60%。

  而中国10年当中增幅达到25个百分点,并且将来出口结构的升级还会进一步延续,目前只是一个长期趋势的开端。

当今中国姓氏按人口数量前100名,看看你排第几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章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中国人口太多”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谬论


首先, 从中国人口占世界的比例来看,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就已经是第一人口大国了。 十九世纪初,中国人口有4亿,世界人口是12亿,中国人口占世界的三 分之一。到了二十世纪初,由于长期战乱,中国人口仍然是4亿左右,而世界人口增长到16亿,中国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现在中国人口为13亿,而世界人口 已达65亿,中国人口只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如果拿中国与印度作对比,则中国人口的相对量减少得更快。据人口专家预测,如果按目前中印两国的人口增长率继续 下去,再过20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 

其次,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是不是太多,不能单从人口总数来看,还要看人口密度。例如,新疆的人口总数虽然比上海还要多,但由于新疆的面积比上海大得 多,所以很多人都说上海的人口太多了,而没有人说新疆的人口太多了。从人口密度来看,中国为135人/平方公里,韩国为47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5 人/平方公里,德国为235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45人/平方公里,可见,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大,为什么很少有人说 "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的人口太多了"?有人说:"中国西部有很多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然而,日本也有很多火山和地震,而且平原极少。现在假定日本和 韩国的全部国土都适宜人居住, 中国只有一半国土适宜人居住, 即使这样算,日本和韩国的人口密度还是高于中国. 

第三, 所谓"中国人口太多"这个问题, 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来看. 比方说,现在中国有13亿人, 许多人都说"中国人口太多". 如果中国人口现 在只有6亿, 相信没有多少人会说"中国人口太多"了. 但在1900年, 中国人口只有4亿, 当时还是有很多人说"中国人口太多". 事实上, 所谓 人口是"太多"还是"不多", 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 恰恰是那些经济发展缓慢、无法提供充分就业机会的国家觉得人口压力大。而那些经济发展迅速,能 够提供充分就业机会,并顺利实现人口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即使初始的人口密度非常高,人均资源拥有非常少,反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感觉劳动力缺乏,  亚洲四小龙就是例子. 

有人说:"人口越少就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 许多人口密度高的国家或地区人均收入很高,而很多穷国却人烟稀少。例如,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是世 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又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之下,非洲面积302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的三倍,人口仅有7.5亿,非洲的人口密度远低 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自然资源又极为丰富,然而非洲却是世界上经济最落后的地区!实际上,一个国家是否富裕,与这个国家的面积大小或人口多少并没有必然的 联系。从各国人均GDP排名可以看出:排在前面的既有地广人稀的国家,也有地狭人稠的国家。 

有人说:"每年春运期间,中国的火车站总是人山人海,火车上人挤人,人叠人,可见中国的人口是太多了。"然而,为什么你不认为这是由于中国的铁路和火车太少,反而认为是中国的人口太多?中国人均拥有铁路才5.5厘米,不及一支过滤嘴香烟长,在世界上排在100位之后。 

有人说:"现在失业的人很多,可见中国的人口是太多了。"如果说存在失业是由于人口太多,那么为什么日本的人口比澳大利亚多几倍,而澳大利亚的面积是日本 的二十倍,然而日本的失业率反而比澳大利亚的还要低?在一个国家里,如果人们都只想打工而不想当老板,那么即使这个国家只有几万人,也照样会存在失业现 象。一个国家要减少失业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人当老板。 

有些大学毕业生一边在叫嚷"中国人口太多了",一边千方百计地想留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工作和生活。既然他们埋怨"人口太多",为什么又不愿去人口较少的小城镇呢?因为大城市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生活水准。人多意味着创造的就业机会也多。 

可见,中国人口虽然是多,但并不是"太多"。
世间流传着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这些观点初看起来很有道理,很能迷惑一些人;但仔细一推 敲,就会发现这些观点经不起事实的检验。"中国人口太多"就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谬论,常常有人把中国的贫穷落后归咎于"中国人口太多",说什么"现在中国有 13亿人口,如果中国人口减少一半,那么人均国民收入就会增加一倍。"果真如此,在1960年,中国的人口确实仅相当于现在的一半,为什么那时反而饿死了 那么多人?在1900年,中国人口只有4亿,是不是那时的中国人就生活得很好?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中国人口太多"这种观点是否符合事实. 

2006中国各市GDP和人口(包括港澳台)


      
2006年中国各市GDP排名  
关键词: GDP                                            
注1:香港、澳门、台北、高雄、台南GDP是折算后的数据。  
注2: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GDP。其他地区为全市人口和GDP。  
注3:泉州数据不含金门县,福州数据不含马祖地区。  

1 香港             680万     14000万     
2 上海           1778万      9143万   (人口第二)  
3 北京           1538万      6815万   (人口第三)  
4 台北(台湾)     262万      5672万  
5 广州(广东)   1043万      5116万   (人口第八)  
6 深圳(广东)     598万      4927万  
7 苏州(江苏)     606万      4027万  
8 天津           1046万      3664万   (人口第七)  
9 重庆           2774万      3069万   (人口第一)  
10杭州(浙江)    735万      2919万  
11高雄(台湾)    160万      2896万  
12无锡(江苏)    590万      2805万  
13青岛(山东)    761万      2696万  
14宁波(浙江)    632万      2446万  
15南京(江苏)    647万      2413万  
16佛山(山东)    560万      2380万  
17成都(四川)   1159万      2371万   (人口第四)  
18大连(辽宁)    603万      2290万  
19沈阳(辽宁)    698万      2240万  
20武汉(湖北)    831万      2238万  
21东莞(广东)    645万      2182万  
22烟台(山东)    648万      2013万  
23唐山(河北)    710万      2000万  
24石家庄(河北)  918万      1900万  
25济南(山东)    597万      1877万  
26哈尔滨(黑龙江)970万      1830万  
27长春(吉林)    724万      1675万  
28郑州(河南)    669万      1647万  
29泉州(福建)    756万      1626万  
30温州(浙江)    758万      1588万  
31长沙(湖南)    629万      1520万  
32福州(福建)    660万      1482万  
33南通(江苏)    774万      1472万  
34潍坊(山东)    847万      1471万  
35绍兴(浙江)    435万      1440万  
36淄博(山东)    415万      1431万  
37大庆(黑龙江)  262万      1400万  
38常州(江苏)    349万      1302万  
39保定(河北)   1047万      1300万  (人口第六)  
40西安(陕西)    798万      1270万  
41济宁(山东)    802万      1266万  
42鞍山(辽宁)    358万      1250万  
43台州(浙江)    568万      1247万  
44临沂(山东)   1100万      1212万  (人口第五)  
45徐州(江苏)    917万      1208万  
46威海(山东)    249万      1170万  
47东营(山东)    179万      1160万  
48嘉兴(浙江)    371万      1156万  
49邯郸(河北)    863万      1150万  
50洛阳(河南)    630万      1112万  
51沧州(河北)    664万      1083万  
52昆明(云南)    578万      1061万  
53金华(浙江)    450万      1055万  
54南阳(河南)    958万      1050万  
55厦门(福建)    225万      1030万  
56盐城(江苏)    798万      1011万  
57南昌(江西)    461万      1008万  
58扬州(江苏)    454万       922万  
59太原(山西)    332万       896万  
60泰安(山东)    546万       856万  
61合肥(安徽)    445万       853万  
62镇江(江苏)    267万       834万  
63德州(山东)    549万       832万  
64泰州(江苏)    503万       820万  
65中山(广东)    256万       818万  
66茂名(广东)    655万       807万  
67吉林(吉林)    480万       805万  
68惠州(广东)    327万       803万  
69江门(广东)    374万       802万  
70包头(内蒙)    238万       801万  
71澳门              43万       774万  
72台中(台湾)      80万       728万  
73南宁(广西)    686万       723万  
74呼和浩特(内蒙)258万       700万  
75聊城(广东)    564万       689万  
76滨州(山东)    368万       667万  
77湛江(广东)    657万       658万  
78汕头(广东)    485万       651万  
79湖州(浙江)    263万       640万  
80珠海(广东)    133万       635万  
81廊坊(河北)    389万       633万  
82枣庄(山东)    357万       633万  
83岳阳(湖南)    529万       631万  
84常德(湖南)    601万       630万  
85漳州(福建)    468万       626万  
86邢台(河北)    675万       620万  
87宜昌(湖北)    399万       608万  
88许昌(河南)    412万       603万  
89襄樊(湖北)    603万       602万  
90周口(河南)    974万       592万  
91衡阳(湖南)    719万       591万  
92焦作(河南)    329万       579万  
93乌鲁木齐(新疆)208万       571万  
94兰州(甘肃)    314万       566万  
95淮安(江苏)    524万   

亚洲部分国家人口比较


准备写人口社会学的论文了,
搜集点资料看看有没有启发

2007年02月08日 星期四 18:21

亚洲:北起中国、蒙古,东起日本、太平洋岛屿和新几内亚,西起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该地区跨越6个市区。仅中国、印度、印尼共计人口25亿,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回民国家。

部分国家、地区的人口

中国香港

7(百万)

马尔代夫

2.90211(百万)

   

46(百万)

巴基斯坦

137(百万)

中国台湾

22(百万)

   

126(百万)

   

200(百万)

澳大利亚

19(百万)

   

1327(百万)

新西兰

4(百万)

孟加拉

124(百万)

   

61(百万)

   

1061(百万)

菲律宾

73(百万)



Re: hi,can you support chinese character? {15690}

又等到twitter的回信了,他们已经知道这个bug了,
希望不久能够修复。
至于我错误百出的英语表达各位就不要挑剔了,
人家看得懂,我就很高兴了,呵呵。

On 2/9/07, Support <support@twttr.com > wrote:

Hello,

Thanks for your reply.  Regarding the characters, we're working on it: this is a bug; we're working on fixing it.  Sorry about that, and thanks for your patience!

Cheers,
Crystal



>hi,
>    thanks for your answer,but the problem has not been solved.i use gtalk
>to sent my message,but only when i send no more than 6 chinese characters
>and a english character,the message can be sent.
>    and i can't receive a verify number by my mobile phone.
>
>this is my screen shot when i use gtalk:
>click here< http://lh3.google.com/image/zhiwuyuan/RcqXUKOgkjI/AAAAAAAABOo/8abz3AnVE4g/070208twitter.jpg>
>http://lh3.google.com/image/zhiwuyuan/RcqXUKOgkjI/AAAAAAAABOo/8abz3AnVE4g/070208twitter.jpg
>
>    thanks a lot.
>                                                      forcode
>
>On 2/8/07, Support <support@twttr.com> wrote:
>>
>>
>> Hello,
>>
>> Thanks for your email.  We do support Chinese characters on the web and
>> IM,  however, sending out the characters to the phones is sometimes a
>> problem.  It works on some phones but not others.  Certain phones do
>> not  receive the messages as they are encoded on the web.  We're working on
>> making this better.  Thanks for your patience in the meantime.
>>
>> Also, I notice that your phone number is not verified.  You need to verify
>> your phone number if you want to send an receive text messages to and from
>> Twitter.  If you already have a phone number listed and need to add a new
>> number, delete the current number from the site.  To verify your phone,
>> follow these steps:
>>
>> 1. Log in to Twitter
>> 2. Click "Settings"
>> 3. Click "Phone and IM"
>> 4. Add your new number
>> 5. Wait for the verification code to pop up (yours is gwmtad)
>> 6. Text the verification code to Twitter
>>
>> Let me know if you have questions.
>>
>> Thanks!
>> Crystal
>>
>>
>> Cheers,
>> Crystal
>>
>>
>>
>>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use your service, but your website
>> >dose not support chinese character,i think it's not hard for you to
>> improve
>> >it.thanks.
>> >                                               forcode
>>
>>
>> ++++++++++++++++++++++++++++++++
>> View the complete request history:
>> http://twttr.helpspothosting.com/index.php?pg=request.check&id=15690owhuwn
>>
>> Request access key: 15690owhuwn
>>
>>


++++++++++++++++++++++++++++++++
View the complete request history:
http://twttr.helpspothosting.com/index.php?pg=request.check&id=15690owhuwn

Request access key: 15690owhu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