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想看的


forcode看过的


新技术
新趋势
奇思妙想
科学探索
科幻奇幻
资料搜集
网络研究
统计定量
社会学研究
书摘读后感
数码网络
软件评测
数据指标
实用信息
有趣的东西
房地产
网络赚钱
投资创业
新闻评论
网站经营
电影八卦
美景美人
人物朋友
情感回忆梦
forcode生活

2008-06-15

吴姓占汉人2%,人口2400万以上。


吴姓占汉人2%,人口2400万以上。

吴姓分布很广,但不均匀。主要是在长江流域。

宋代170万人,主要分布中心有江西。明代230万人,形成以浙江为中心的聚集区。当代人口2460万以上。人口增长率呈^形发展。形成以江浙皖为中心的聚集区。


吴敬业世系的派语及其说明

派语又称辈份诗、昭穆表,登载族人排行字辈,用来区分同姓同支系人的辈份。它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份成员之间纵向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以及相同辈份成员之间横向的、平行配合的关系,也是许多家族男性成员取名的依据。如果无字派,而仅仅知道同姓者年龄,就很难判断他的辈份,因为有的人年龄大辈份小,有的人年龄小反而辈份大,这就会辈份不分,尊卑难辨。有了派语,就是千年之后与万里之遥的家族成员联宗会面,关系也不会混淆。由此可见,派语十分重要。
一、我敬业公世系长益房性熙支派语
六修族谱记载了长益房自敬业公以下28派的老派语:
垂启黼,惟以大仁如,梁尚性务庚,绵贤才逢国,正添心顺绍,先声承勋开。
1921年完成的长益房性熙支《吴氏支谱》,增添75字,留用"先声承勋开"5字承前启后,重新排定了80字派语:
先声承勋开,彩瑞肇南昌。仕励嘉谟远,儒修世泽长。炳经崇钜典,昭义焕宏章。周祚敦源本,歧封植纪纲。前徽传克让,继嗣乐钟祥。凤锡恩荣茂,龙文志业方。履端贞法守,泰运庆明扬。上达魁英俊,云程得意翔。
二、关于派语的说明
1、由于1921年第7修《吴氏支谱》排定的80字派语尚可用1000多年,而且字音平正、含义深远(包含得姓因由、远祖原居地、长益房支祖原居地,歌颂了先祖礼让王位的美德,以及对后代的美好祝愿等),不必重编新派语,这次8修谱全部沿用。
2、我长益房性熙支从1916年开始与湘益、江益两房以及长益房性照支合修第七修族谱,由于种种原因,过3年时间未能完成,矛盾终于激化。于是,我支退出三房合修族谱,单独修长益房性熙支支谱,并于1921年完成。因此,我支派语与益阳族谱略有不同。历史上,三房也曾单独修谱,时分时合,故三房派语以前就不尽相同,现根据益阳八修《族谱》,抄录如下:
湘益房:垂启黼,惟以添仁如,梁尚性务庚,绵子光良纯,盛道孝友绍。先声承勋开,彩瑞肇南陔,炳焕嘉谟伟,崇宏世泽培,知经贻燕翼,守典蔚鸿材,继哲春华美,蜚英列上台。乾坤多胜景,山海共和谐。
长益房:垂启黼,惟以大仁如,梁尚性务庚,绵贤才逢国,正添心顺绍。先声承勋开,彩瑞肇南陔,炳焕嘉谟伟,崇宏世泽培,知经贻燕翼,守典蔚鸿材,继哲春华美,蜚英列上台。乾坤多胜景,山海共和谐。
江益房:垂启黼,道大方成德,孟礼吉安康,廷朝学光显,万国永兴邦。先声承勋开,彩瑞肇南陔,炳焕嘉谟伟,崇宏世泽培,知经贻燕翼,守典蔚鸿材,继哲春华美,蜚英列上台。乾坤多胜景,山海共和谐。
我长益房,一部分(主要是性照公支)入了益阳《吴氏族谱》,一部分(性熙公支)入了望城《吴氏支谱》,分道扬镳,派名便各异。这里将相应的各支派语收录,可以供联宗交往时互相对照,倘若今后再度合修族谱,也可供未来修谱人员参照。

汉族吴姓起源

泰伯封地在吴国 子孙便以国为姓 江南在古时属于吴国的范围。而吴国,正是吴姓人的发源地。
  古代的吴国,位置是在现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周初,是泰伯的封地,传到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才开始称王,国势也日益壮大,国境一直伸延到浙江省嘉湖一带。历史上著名的"卧薪尝胆"故事中,最后被矢志雪耻复国的越王勾践所消灭的吴王夫差,就是泰伯的后裔。


  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泰伯封于吴,子孙以国为姓。"由此可见,吴姓汉族的始祖,是周代的泰伯。
  泰伯,是周太王古公?父的长子,亦即周文王的大伯父。据"史记周本纪"纪载,古公?父共生有泰伯、仲雍、季历三个儿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据说,当周文王出世的时候,有祥瑞出现,所以身为祖父的古公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言下对这个甫出生的孙儿,充满了殷切的期望。身为长子的泰伯在听到这话后,立刻明了父亲的意思是希望能把家业传给季历,以便将来顺理成章地传给昌。于是,他就自动引退,跟老二仲雍老远地跑到荆蛮地方,并且文身断发,表示让位于季历的决心。
  跑到荆蛮之后的泰伯,自号为"句吴",他的义气感动了许多荆蛮的人,于是有一千多家自动地跟随了他,而逐渐发展成为吴国。
  由此看来,吴姓与周姓的汉人,不但同为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姓,而且原本还是一家人呢!   

发源于苏、淅一带的吴氏,后来很快地繁衍到邻近的齐鲁之间(今山东省)。根据《姓纂》的说法,山东吴姓汉人,大多是寿梦的第四子吴季札的后代。吴季札也是一位备受史家称道的贤者,他一再坚持不肯越宗传递的故事,早为人所熟知。
  唐朝时代有一位阳翟人,字 道子,少孤贫,未弱冠,穷丹青之妙,号称画圣,初授瑕丘尉。明皇知其名,召入内供奉,为内教博士,尝于大同殿图嘉陵江三省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所画景云寺地狱变相,见之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又善画佛像。   清廷有吴敬梓,全椒人,字敏轩,精于文选,诗赋援笔立就,性豪爽,好施与,以此倾其资,著《儒林外史》说部,人争传写,诗文有《文木山房集》等。


吴氏族人的祖先 许多姓氏的祖先源自河南、山西或陕西等地属于黄河流域的 地方。而吴姓与区、欧、欧阳三姓的发源地却在长江以南的吴国 和越国,古代吴国的所在地是现在江苏省无锡县。
  吴氏族人是吴王夫差的后裔,但是吴氏族人都以季扎为他们 的老祖宗。如果再追溯上去,吴氏族人的始祖是周文王的大伯父 泰伯,因为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泰伯封于吴,子孙以国为姓。"由此可见,吴姓汉族的始祖是周朝的泰伯,这个姓拥 有4000年的悠久历史。
  泰伯是周太王古公?父的长子,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载, 古公?父有泰伯、仲雍和季历三个儿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就是后 来的周文王。据说当周文王出世的时候,有圣瑞出现,身为祖父 的古公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言下之 意对这个刚出世的孙儿充满期望。
  身为长子的泰伯听到这番话后,知道父亲的意思是希望把王 位传给季历,以便将来顺理成章地传给姬昌。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泰伯和二弟仲雍带领一批人跑到遥远的江南,当时的江南属 于荆蛮之地,为了表示让位给季历,不再回去的决心而纹身断发, 在江南从事农业生产,安居生息。那一千多户自动跟随泰伯到江 南的周人逐渐把江南发展起来。
  周灭商后,周武王寻找泰伯 与仲雍的后裔,找到了他们的三 世孙周章,封他为诸侯,封地称为"吴国"。周章传至第十八世 孙寿梦,他有4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 季扎。寿梦有意传位给季扎,季扎不愿越宗传递而迁居延陵,以 耕种为生,终年90岁,当地人建庙立碑纪念他,延陵也就成为吴 氏族人的另一个发源地。


  春秋后期,吴国国势开始强盛。西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一 度攻破强大的楚国,他的儿子夫差又战胜越国,迫使越王勾践屈 服求和,并北上与晋国争霸。
  后来,勾践的臣子范蠡使用美人计,派遣西施到吴国伺候夫 差,父差迷恋女色,放松警惕,以至被越国所灭。吴国灭亡后, 夫差的子孙以吴为姓。
  根据琼州吴氏公会祠碑记的记载,西汉吴文翁南迁福建,成 为福建的吴姓始祖。唐朝大司徒(官名)吴壶邱从福建迁居海南, 成为海南吴姓始祖。
  吴姓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在中国军事学上,最负盛名的是 《孙吴兵法》的作者之一的吴起。吴起是战国时代的兵家,他善 用兵,著有《吴起》四十八篇。在文坛与画坛上吴氏族人有卓越 的成就,如唐朝画家吴道子,近代书画家兼篆刻家吴昌硕。《西 游记》的作者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儒林外史》的作者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元曲作家吴昌龄,现代史学家吴晗以及戏剧 家吴祖光等都是杰出的吴氏族人。

资料来源: 吴氏文化



--
未来新技术和新趋势的种种可能:奇想录 http://www.qixianglu.cn
订阅 http://feed.feedsky.com/woodphone 奇想录作者QQ群:50108840
欢迎读者们给奇想录投稿赚取稿费:http://www.qixianglu.cn/tougao
奇想录读者讨论区-奇想家园:http://www.douban.com/group/forcode
读者QQ群1号:11564958 读者QQ群2号:61921847 读者QQ群3号:61921931

明天去买microSD、蓝牙适配器和修Acer电脑触摸屏资料搜集


金士顿Micro SD/TF卡(2GB)
参考价格:¥109
商家报价:¥96 至 ¥180

宇瞻Micro SD(2GB)/TF卡
参考价格:¥75 [北京] 
商家报价:¥66 至 ¥99

威刚T-FLASH卡(Micro sd)/(2
参考价格:¥100 [北京] 
商家报价:¥70 至 ¥85


深圳颇地吉服务站
深圳市深南中路赛格广场20楼2001A-2003A
0755-83688192
吴韶辉     周一~周日 9:00~18:00

金士顿授权服务中心:
深圳路凯科技
电 话:0755-83685218
地 址:深圳市深南中路赛格广场7254

恒盈电子金士顿正品查询再添一招,新开通 400-830-5640 金士顿正品语音查询热线.
新增的 400-830-5640 电话的主要优势是除支持固定电话拨打外,还支持全国各地的手机用户。相对于原来全免费的 800 热线,用户在拨打 400 电话时可免除长途费,但需支付市话费等费用。
恒盈正品语音查询热线 400-830-5640 欢迎广大使用恒盈代理的金士顿产品用户来电辨真伪。

世纪飞扬CF-WF02L
参考价格:¥50 [北京] 
商家报价:¥42 至 ¥50

世纪飞扬CF-WF02A
参考价格:¥45 [北京] 
商家报价:¥40 至 ¥58
--
未来新技术和新趋势的种种可能:奇想录 http://www.qixianglu.cn
订阅 http://feed.feedsky.com/woodphone 奇想录作者QQ群:50108840
欢迎读者们给奇想录投稿赚取稿费:http://www.qixianglu.cn/tougao
奇想录读者讨论区-奇想家园:http://www.douban.com/group/forcode
读者QQ群1号:11564958 读者QQ群2号:61921847 读者QQ群3号:61921931

湘潭花石吴氏七修族谱(组图)

forcode:前几天回老家,爸爸拿出了06年修订的湘潭花石吴氏七修族谱,共有10卷。下面的组图是族谱中与forcode有关的部分页面,我特地拍了下来。纸版的家谱有很大缺陷:查找不方便、纸张尺寸限制、无法分享……地缘、血缘、业缘、同窗、交易是最能促使人们提供真实信息的服务。搜索了一下,国内做寻根问祖服务的网站还很不专业,而国外的网站打开速度太慢,国内用户太少,不知道海内、校内这样的真人网站何时会推出家谱服务。
这是forcode的血缘族谱:
http://www.qixianglu.cn/630712.html

1、始祖    添和    子二;
2、二派    仁清    子四;
3、三派    如源    子五;
4、四派    梁鸿    子二;
5、五派    昱仪    子五;
6、六派    性武    子三;
7、七派    务照    子五;
8、八派    庚宥    子一;
9、九派    晓魁    子一;
10、十派    麟宇    子四;
11、十一派    光昇    子七;
12、十二派    良明    子六;
13、十三派    纯鑑    子六;
14、十四派    盛溪    子二;
15、十五派    道喾    子四;
16、十六派    孝忱(吴冬梅,forcode爷爷的爷爷)    子二;
17、十七派    友祺(吴青山,forcode爷爷的爸爸)    子一;
18、十八派    绍立(吴雪程,forcode的爷爷)    子二;
19、十九派    家征(吴国安,forcode的爸爸)    子一;
20、二十派    声甲(forcode本人)    ;

湘潭花石吴氏
http://www.library.hn.cn/hnszyl/szyl/bih7/wu/xtws.htm
    一派祖添和公,字与忠,先世自江西永新迁湖南衡州,明永乐2年(1404)由衡州府衡山县吴集丰乐里徙居湘潭十五都花石龙潭冲。长子仁清生四子:如渊、如源、如海、如汉,衍为四房。清康熙29年(1690)创修族谱,光绪23年(1897)六修。乾隆39年(1774)创建宗祠。六修主修孝熙,官名熙,字劭之,光绪乙卯科优贡,朝考一等,以知县用,呈请改就教职,主讲船山书院,著《绮霞江馆集》传世。派语:(自十一世起)光良纯盛道,孝友绍家声,力田逢年,通经致用,扬于王庭,郁为时栋。 























以下为资料搜集:
========================================================
湖南吴氏:

湘乡吴氏 

    始祖道贯公,字以吾,号澹庵,其第三子嘉常生五子,第三子纯一居石井,生宣源,徙居庐陵儒林乡丹桂里。宣源公子二:用士、用正。用正生希信、希敏。希敏, 讳宏,明成化元年(1465)生,嘉靖34年(1555)卒,由孝廉任湖南宝庆府城步县知县,因催科事繁而隐于湘乡。

湘乡望冲吴氏 

    始祖透公,唐天宝中以进士任安徽休宁知县,家于县西金竹。二十二传至嘉训公,字惟帧,一号楚南,偕弟汤于公于清顺治年间由皖迁湘乡,嘉训公卜居于宣丰二十 都望冲,汤于公卜居于斗盐。望冲族谱始修于清乾隆36年(1771),道光27年(1847)续修,同治9年(1870)三修,1931年四修,四修时人 丁1043人,1991年五修。1929年建宗祠于新桥。本族名人吴隆海,记名提督。旧班:文天嘉尚士,芝开联代传,英贤增德业,声闻裕才能。续班:松煌 培铎,泽榜辉堂,铭湘森耀,垂锦淮梁。

湘乡小窑冲吴氏 

    始迁祖添祜公,明嘉靖间由江西南昌丰城县六十三都金滩经商来楚,开基于湘乡县四十八都小窑楠木冲。族人分布于梓门、望春、永丰、德田、永新、沐导、宣风等处。总祠在望春乡朱泥塘,另有三个支祠均设在梓门乡。清同治3年(1864)始修族谱。

湘潭花石吴氏 

    一派祖添和公,字与忠,先世自江西永新迁湖南衡州,明永乐2年(1404)由衡州府衡山县吴集丰乐里徙居湘潭十五都花石龙潭冲。长子仁清生四子:如渊、如 源、如海、如汉,衍为四房。清康熙29年(1690)创修族谱,光绪23年(1897)六修。乾隆39年(1774)创建宗祠。六修主修孝熙,官名熙,字 劭之,光绪乙卯科优贡,朝考一等,以知县用,呈请改就教职,主讲船山书院,著《绮霞江馆集》传世。派语:(自十一世起)光良纯盛道,孝友绍家声,力田逢 年,通经致用,扬于王庭,郁为时栋。

湘潭汑上吴氏 

    始祖兴公,明永乐初年偕弟自江西金溪县迁至湘潭十一都杨柳泉茶园塘牌楼山。越四世至崇显公,于嘉靖23年(1544)再迁六都四甲两头汑。

湘潭双龙冲吴氏 

    始祖茭渊公,宋时自江左无锡梅子村徙江右南昌府,始为湖北均州学正,后为衡州团练使。子二:胜龙失纪;胜虎二传至用忠公。用忠公生四子:长天贵公失传;三 天伟公裔徙长善二邑;四天佑公徙潭邑三门;次天辅公自江右赴幽燕效力,以军功授长沙卫右营总旗,升任指挥使,出籍长沙卫,卜居潭都白市双龙冲(今属株洲 市)。天辅公四传至如春、如秦、如来、如昇,衍为三房(如秦失娶)。宗祠在株洲第二十一保吴家垅,建于清光绪5年(1875)。光绪23年(1897)三 修族谱。至1948年,已传21代,族人共18000余人。



家谱

        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家谱的起源
       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

       家谱的起始与士族门阀制度有重要的关系。自魏晋以后,谱牒之学大盛,一些士族门官都以此互为夸耀。但隋唐及其以前得到谱牒早已亡佚殆尽,宋、元及明朝的家谱也所存寥寥。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家谱的名称很多,大体唐以前都称家谱、家传的,宋代又有宗谱或族谱之谓。到了明代,特别是清代以后,名称更多,如宗谱、世牒、世谱、家谱、家乘、家志、谱录等。


家谱的形式
       家谱的形式有多种。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后来,人们有的用图表裱制垂挂于中堂的,也有的装订成册供家人翻阅的。历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采用装订成册的家谱。而平民百姓、经商士绅、豪门则多为悬挂供后人供奉的图表式家谱。

家谱的内容和作用
       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血统的证明,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的,其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系的说明。

       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都要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到了宋代,官方修谱的传统禁例被打破,民间编撰家谱的风气更加兴盛,这时的家谱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上不再发挥作用,其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谱经常被反复修撰,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到了明清两代,家谱修撰的结构已基本定型,流传到现在的家谱也极为丰富。

       家谱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系图,既某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第二部分是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各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这些介绍性的文字,长者50余字,短者仅二三字,实际是人物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

       有些家谱,在立谱时,便确定了家族世系命名的辈分序列,而且事先标定字号,辈分清楚,乡间名之为"排辈",实则是排资论辈的意思。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重男轻女思想,男子在起"大名"时,必须以预定的某字作为名字的一部分。这个字要放在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个辈数层次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

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一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关于家谱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众说纷坛,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尽管先秦《世本》早已亡供,今本《世本》是清人所辑,但从辑有的篇目可见,《世本》汇集了中国自黄帝到春秋各代天子、诸侯、卿大夫的世族谱系,是一部对前代和当代各血缘集团系谱进行综合、总结的全国性的总谱,《世本》的意义还在于证实谱学研究发轫于周代,是家谱研究的源头。

       就家谱的形式而言,唐代以前的古谱和现存的以欧阳修、苏洵创制编撰体例为特征的明清家谱有所不同,但家谱作为绵延不绝的人类历史象征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究其原因除了追本溯源寻根问祖的目的以外,还在于对家谱重要价值的认识。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有过"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之说,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古代家谱研究的内容主要在于对谱学的本身,包括谱例的撰写以及家谱发展历史的研究等方面。

       家谱的应用研究始于汉代,《史记》中有关帝王谱牒的记载,说明汉代司马迁已经把家谱资料应用到史学领域一纪传体史书的撰写中去。后代史学家继承了这一传统,后代编撰的纪传体断代史如班固撰《汉书》、陈寿撰《三国》......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谱牒资料。中国古代对家谱资料的应用主要在史书、方志和人物评传的撰写过程,体现了谱牒的史料价值。

       二、到了本世纪20年代,随着社会科学新领域的开拓,有学者从人口学、优生学、遗传学等新学科的角度肯定家谱的重要价值,并倡导对家谱资料进行深入研究。著名史学家梁启超在1923年出版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厂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我国乡乡家家皆有家谱,实可谓史界瑰,如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谱,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古史辩派的创始人、著名学者顾须刚也说:"我国历史资料浩如渊海,但尚有二个金矿未曾开发,一为方志,一为族谱。"肯定了家谱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具有的重要的史料价值。

       在梁启超等的倡导下,学术界出现了研究谱牒的热潮,北京图书馆致函社会各界广征家谱。(1945年杨殿殉撰《中国家谱学通论》就是利用馆藏家谱撰写的研究论文。)1931年南京国学图书馆馆长柳治徵撰《族谱研究举例》一文可视为对梁文的呼应,该文中有将太仓王氏与武进庄氏比较,分析人口的数量与增殖的例子,开了利用家谱资料进行人口问题研究的先例。利用谱牒资料对人口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还有潭其骧,其著《湖南人由来考》系根据氏族谱系资料对湖南7个县的人口来源作了考证。建国以前在谱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学者有潘光旦、罗香林等人。潘光旦从1929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中国家谱学略史》以后,数年间陆续发表了《家谱与宗法》、《家谱还有些什么意义》、《说家谱作法》等论文,还就遗传与人才的问题进行研究,发表了《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人文选择与中华民族》、《近代苏州的人才》等;罗香林30年代起就重视家谱研究,1971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国族谱研究》论文集,大多为早年的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对谱学理论的普及与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三十年代中国学术界对家谱研究的热情是由史学领域的变革引起的。近代史学的显著特征是打破了以往以政治史为中心的史学研究传统,将史学研究转为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关注。新史家们认为,"欲知历史真相,决不能单看台面上几个大人物几桩大事件便算完结,重要的是看见全个社会的活动变化。"(梁启超语)史学研究的发展,必然要求突破仅从正史中寻找史料的传统局限,拓展史料收集的范围。因此这一时期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新史料的发现,包括地下发掘的考古资料和异域发现的史料记载都是他们关注和搜集的目标。家谱作为在家族内部编撰的、不公开发行的史籍,又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史研究的史料价值,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史学观念的更新与史料范围的扩展是引发谱学研究的直接原因。

  由于战乱等原因,建国前的谱学研究展开得并不充分。其中谱牒资料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得轻易示人的祖规家训的警戒厂,家谱资料的搜集比较困难,以北京图书馆为例,从1928年到1945年总共收集到家谱247种,仅占馆藏的十分之一。大图书馆尚且如此,一般研究机构要获得研究资料的难度更是可想而知了。

       三、解放以后,家谱作为封建残余受到人们的唾弃,对家谱的研究也理所当然地停顿下来。60年代出于对封建族权的批判,有人写了《封建家谱谈》,这是至今所见祖国大陆解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唯一的一篇关于家谱的论文,家谱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但作为家谱的搜集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土地改革、批判封建宗族,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使藏于深阁的家谱被作为封建残余扫地出门,从上海图书馆成为全国收藏家谱原件最多的图书馆来看,其家谱有许多来自造纸厂回收的废纸堆。这种情况也见于其他图书馆,比如北京图书馆,解放初统计为353种,到1985年清点馆藏已有2228种,大多为土改时期和文革时期所得。正是有识之士对这批历史遗产的保存,才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资料基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个宝藏,值得好好发掘。海外华人的寻根意识及对家谱文化的重视则对祖国大陆家谱研究的开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中国与世界的沟通日益加强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家谱研究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

       当前,家谱研究呈现一派方兴末艾之势。经过10来年的研究,其学术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家谱资料的整理开发。80年代家谱研究的兴起首先是文献资料的成功开发,北京图书馆在1985年开始馆藏家谱的开发整理,经过数年时间,在完成编撰馆藏家谱目录和家谱提要2228种的基础上,成立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编辑出版家谱的二次文献、资料丛编。上海图书馆收藏有家谱原件 11200种、83000余册,为世界收藏家谱原件最多的图书馆,目前已成立专门机构,加强馆藏家谱的开发、利用及其研究。除了图书馆加快馆藏家谱的开发整理,社会各界也从各个方面促进家谱资料的开发整理。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档案局二处、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图书馆联合编纂《中国族谱联合目录》共收家谱目录 12000多种。

       2.关于家谱的研究。在家谱资料整理开发的基础上,学术界出现了不少家谱研究的论文。许多论文对家谱的源流、沿革及编撰体例、记事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一些重要姓氏宗族的家谱作了研究。比如家谱研究中有专文对古代人物白居易、曹雪芹、郑和,近现代人物洪秀全、傅斯年、鲁迅等人的家谱进行研究。在谱学史研究方面,不少学者对前人提出的并为学术界所接受的观点进行了挑战,比如对中国家谱起源的年代研究,前人一般都认为中国家谱起源于周代,而现在有学者根据周代以前的文字记录即甲骨文、金文等资料,以及大量的民族学、民俗学的资料得出中国家谱的起源远远早于周代的结论。关于家谱的形式,有的学者提出在文字家谱出现之前就有口授家谱和结绳家谱,将家谱的形式扩展到书写范围之外。还有对汉代谱学的理解,过去一般都认为"汉朝帝王将相出身草野,不知家世,故不需谱牒学,此为不兴时期。"现在有学者从司马迁、扬雄、班固等人的自叙家谱及现存的汉代石刻为依,提出汉代并不是谱学的消沉时期和静止时期,而是谱学的活跃时期和发展时期。尽管他们的研究结论还有待检验,但其勇于探讨的精神和扎实的研究方法却值得提倡。他们的研究对家谱研究朝纵深方向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关于家谱应用的研究。从这段时期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书籍来看,家谱资料在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人口学、民族学、人才学、社会学、经济史、华侨史、法制史、伦理学史等方面都有应用家谱资料进行研究的上乘之作。其中利用家谱资料最多,研究成果最大的是社会史的研究。社会史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部分,属于微观史学研究范畴。过去史学界重视宏观研究,偏重于讨论社会、朝代发展更替的原因。现在随着家谱资料的重见天日,以家谱作为重要史料基础的社会史研究得到发展。以1996年社会史研究为例,有不少论著是以家谱作为史料基础的。如《中国古代的家》、《中国古代的宗族和祠堂》、《中国的宗族社会》等。还有是姓氏学方面,利用家谱资料梳理血缘亲族的源流的著作有《中国姓氏通书》,详细介绍每一个血缘亲族的起源、演变、分支、迁徒、繁衍的历史,以及家族独特的风俗礼仪、家族文化等。

历代帝王修谱昭
明太祖乡谱诏

       朕承天底定,抚辑承民,宵肝站兢恐难保,又咨尔意兆,各具天良,务立矩,度之防快,睹维新之命,溯芳规于及祖考,懿行于前贤,敦厚本原,懋昭上理,虽扎乐俟诸世以而孝弟木,诸人心苟能自克振拔,则可治之,不淳如或即此奋心,亦何不古,率土钦哉,毋负腾意。

       译文,我得助天力,平定天下,抚慰人民。但每晚站兢,惟恐难保永久。又问过别人的意见,认为各人都具有天理良心,务必要订立规矩,引度他们,要防止急噪图快,看来要完成维护新朝的使命,就要追本溯源,从我们祖先父辈那里寻找治国之道,实行前辈的德贤,忠诚于本源,劝恳地讲明道理。虽有历代礼乐法规,等待人们世世代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但人多心杂,不能人人都自觉克制自己,振作起来,怎么办?要使不淳厚的人从此发奋图强,为什么不用过的祖训教育他们,成为全国都敬佩的人?不要辜负我的意愿。

宋宁宗修谱圣谕

       联闻唐人重姓氏,而谱谍具,后世文儒贵戚之家浸以论湮而难考,然自犁锄之卿相,降为录率之世家,视其子孙,自立和如耳,诚能自立虽微而浸著,不能自立虽著而微,人家子孙百世之各能自立,庶几于厥祖也。此联之所以改望于天下者。

清顺治乡谱诏

       敦孝弟以重人论,笃宗族以昭雍睦,训子弟以禁非为,明礼仪厚风俗。
       译文:修谱的目的是:敦促人们孝顺父母,爱护兄弟,以重视搞好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关系,忠实的对待宗族,以显示内部的和睦,教训孩子的年轻人,禁止他们为非作歹,明白礼貌和谦让,以养成浓厚的良好习惯。

清顺治规定六训

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祖孙;各安生理,无诈非为。

清康熙圣谕十六条

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照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家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
惩慝逃已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弭盗贼,解警岔以重身命。

先儒修谱论
程子曰:家法坏,谱谍尚有遗风,谱谍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
致堂胡氏曰:谱谍身之根本也,根本不明颠倒无据或妄委其姓氏,古人户贯而混,亡宗支,何上托汉婿,而骨姓刘以朱耶,而附李属籍者也。
五峰胡氏曰:甚矣!谱之不可作也,谱谍作照而穆有序,而亲疏不遗,百世之下犹足,以知其一本,而万殊谱谍不作喜,不庆忧,不吊不以至亲相识如途人者先矣!
景濂宋氏曰:甚矣,谱之难稽也,君子当尽其心于所,不知信其心于所,可古人有古,三世不修谱为不孝。
新安程氏曰:扑之修要在明一本而浚其源,所以尊祖敬宗也!究万派而清其流,所以别亲疏之远近也!辨隆杀之等,别亲疏运近之识尊卑之次次弟也,行吉凶庆吊之礼,敦孝友睦姻任恤之行,所以崇宗族之典礼也。
兆溪陈氏曰:凡作谱者为祖宗重也,人之重乎,祖宗则所存,惟仁而匪仁。不存所行,为义而匪义,不行恐得罪于祖宗也。
深山董氏曰:先祖有善而弗明,日不智,而弗佛日:不仁,止谱之由作也。
白涯彭氏曰:谱之保姓受氏也,天子赐之,司农协之,宗法已联属之,而后孝弟之,教成朝廷之,势尊天下之,家正保族者,保天下之道也,个保其族而天下治矣。
山谷黄氏曰:世之巨族者。微有谱则失其所从也,考其所由分世日益远,族日益繁,必至于不想维而昭穆之辨淆矣。
一峰罗氏曰:自宗法废而谱乘兴矣,其本之所出尊尊也,别其支所由分亲亲也,尊尊亲亲只道尽而族之,大本立也。
修谱的作用
    一、寻根、留本。古人云:"谱谍身之本也。"意思是谱能告诉你,你是谁?你从哪来。人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你并不知道其中的由来,通过修谱追根溯源,你就会知道了你从哪里来。
       人从娘腹中十月怀胎,呱呱落地,在世上几十年,但总要静静地离开人世,古人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死了,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在世上,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子孙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不是枉活一生,白活一世,换言而之,你的孩子也就是失去了根本。
       过去和现在,有很多人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打碑,一者表示后人的孝心,二者是不忘先人,但它又能保藏多外?世代变迁,人为的损坏,年代长久日月的风化,也就失去了树碑的作用。而几千年谱书之风,代代相传"从远古至历朝历代,乃至到今天,先祖的名字流传至今,着不是修谱的作用吗?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你的根底在哪里?万里江水,源起何处?一个人连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岂不负先人养你?特别我飞鹏卢氏,已有100多年没有修谱了,早我们采方中发现不知道自己祖父母名字的人为数不少,更谈不到自己是哪支哪房,所以说这次修谱,意义重大,一者可以帮你查清你的祖先是谁,让你的名字与先祖一起流芳千古,二者你如果真的断线,把你的祖辈、父辈和你一周记载下来,让你的后人代代相传,永远知道你们是他们的先祖,将来和他们一起流芳千古。

       二、清缘、备查。古人云:"子孙不知姓氏所从来,以昧昭穆之序者,禽兽不如也。"意思是说,姓氏是一种血缘关系的标志,人兽之别,就在于他们对于有血缘关系的本族人,有一种生生相息的寻根意识,使这个家庭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一个人不管漂泊多远,总是望不了自己的家乡,因为那里埋葬着他们的祖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人们有着他自己祖宗的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后人的习惯,这就是谱,只要有了谱书,凡与族人有关的人和事,谱上都有记载,比如,你要知道卢氏来由、远祖世系,可查卢氏由来,这次续谱,这套资料来之不易,她是我卢氏修谱中贡献最大的无名英雄,他叫卢本立,桃源县清林乡人,在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工作,他耗费数千元,利用节假日三次飞往北京查寻复印下来的,我卢氏族人要感谢他对我族续谱工作中无私的贡献。你要知道范阳堂到底是回什么事?可查范阳堂— 卢姓的堂号。你要知道老、新派别,可查老新语录。你想给自己的子女取个好名字,你想了解卢氏先人在各个历史朝代的功绩和对社会的贡献,一套谱书在手,卢氏家族的情况都有。

       三、增知、育人。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几十年来由于对自己子女缺乏家族观念的教育,导致现在有很多人没有家庭观念和人伦的教导,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不分,孝义全无,有老不养,有子不教,嫖娼有余,赌不竭力,吃喝玩乐无度,为官不体恤黎民,馋奢无底,为民不尊师长,横蛮逆行,用什么教育他们,谱书中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卢氏后人的言行。谱书中很好的教材,家训族规中规范了卢氏后人的言行。谱书中收录了历代经典,不如,如何立志?如何敬业?如何治学?如何治家?如何做人等等,有很多东西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她能很好的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为国贡献,为族争光。

       四、血肉联情。俗话说:"亲不亲,故乡情。""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大流通的社会中,在国际一体化世代,人们不可能禁锢封闭。走出家门,走出国门,这是今后人子孙必行之路,通过联宗族谱,本族同一血脉的同胞更进一步加深了解。一个人走在外,路人(路上随意向隅的人)不如乡人(自己家乡的人),乡人怎与血肉之情相比。经济开发中的往来,生死祸福的降临,人与人之间自然也非常必要相互提携、帮助,有了谱书,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哪怕相见恨晚,血肉亲情一定更好、更深厚。

       五、承前启后。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上对先人,二是下对后辈,先人千心万苦创业,育人,为卢氏家谱为社会创下了丰功伟绩,不能从我们这一代丢掉,必须通过修谱,为他们立传,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作为永久的纪念,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
       对后人来说,我们应该给他们留点什么?是金钱?美女?房屋?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美如玉。"先人只能留给后人知识,精神财富,思想财富,留给他们祖宗的品德,儿孙们才有生财之道,才能发迹万贯,这些都溶聚在我们的谱书之中,只有把这些留给他们,才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人。
       综上所述,修谱何用?回答是:寻根留本,清缘备查,增知育人,血肉联情,承前启后。
--
未来新技术和新趋势的种种可能:奇想录 http://www.qixianglu.cn
订阅 http://feed.feedsky.com/woodphone 奇想录作者QQ群:50108840
欢迎读者们给奇想录投稿赚取稿费:http://www.qixianglu.cn/tougao
奇想录读者讨论区-奇想家园:http://www.douban.com/group/forcode
读者QQ群1号:11564958 读者QQ群2号:61921847 读者QQ群3号:6192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