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想看的


forcode看过的


新技术
新趋势
奇思妙想
科学探索
科幻奇幻
资料搜集
网络研究
统计定量
社会学研究
书摘读后感
数码网络
软件评测
数据指标
实用信息
有趣的东西
房地产
网络赚钱
投资创业
新闻评论
网站经营
电影八卦
美景美人
人物朋友
情感回忆梦
forcode生活

2008-04-25

jake:关于进化的新理论

forcode:和集智俱乐部的jake(张江)在网络上认识很多年了,那时候是2003年,我还在读大四,jake在北方交大读博士,我们对进化程序、自组织、复杂系统等话题有着共同的兴趣,我当时的网站(源码运动)搜集翻译了一些国外人工生命方面的资料,比如托马斯-雷德Tierra、还有bugbrain等,当时和jake在qq上、源码运动论坛和集智俱乐部论坛都有很多激动人心的讨论。2004年,我在浙江金华和台州卖客车,整个人的心态完全不一样了,当时以为我一辈子都会在这家公司待下去。原来我所感兴趣的东西似乎遥不可及了,但记得当时第一次听张江说起北师大李建会老师的书《走向计算主义:数字时代人工创造生命的哲学》,其中计算主义的观点与我所谓的源码运动有很多相似之处,还是很欣喜了一番。2005年我在北大复习考研,2006年jake和李建会老师合作写了一本《数字创世纪:人工生命的新科学》,我马上在网上买了此书,这本书大大开拓了我对人工生命的了解,并且影响了我写研究生复试的个人陈述,当时还想着可以在硕士阶段做这方面的研究,只是入学之后第一学期9门课压得我们根本没心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填鸭式的教学让我对社会学渐渐失望,直到第二学期学完统计和定量研究方法,并且暑期选修了吴晓刚老师的stata课,动手用spss和stata写了两篇课程论文,才重拾起对社会学的兴趣,但此时已经把程序模拟这回事忘在一边,毕竟与统计这种归纳法比起来,程序模拟法这样的演绎法差得太遥远。2007年底,和07级几个师弟的聊天,激起我学习统计模拟技术的热情,但终究还是没有深入下去,寒假在家抗冰冻灾害一个月,然后去福州再去北京,今年3月以后来南沙实习,仍然为今后的研究方向苦恼。而jake自始至终都在围绕自己的兴趣方向努力,并且卓有成绩。jake的勤奋和聪明从集智俱乐部里他翻译的诸多英语论文以及他用java编写的蚂蚁觅食模拟、life程序等可见一斑。很羡慕他目前的状态:能够把兴趣与研究结合得这样好。而我还在苦苦思考今后的研究方向,托福、研究计划、申请……一切都是未知数。希望更多对人工生命感兴趣的人加入到集智俱乐部和奇想录的讨论中来,对于forcode而言,人工生命是我从科幻出发独自探索发现的一个全新领域,这对于我个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是真正完全由兴趣引导产生的探索冲动,我想,即使我博士阶段不能如愿做程序模拟方面的研究,在今后也是要试一试的。

jake在"奇想家园"的留言贴: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015977/

很好奇jake如何把自己的兴趣与研究结合得这样好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017978/


本文首发地址:
http://www.qixianglu.cn/628343.html


关于进化的新理论
jake 2008-04-21 16:53:37   来自: jake
自从接触到人工生命、复杂适应系统以来,一直对程序进化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于是开始了长达近两年对进化论背后的东西的探索。渐渐的,我发现了关于进化的一些新的理论(严格说,应该是我发现了一些老外的研究成果)。
  进化是一种终极理论(底层规则),还是某种更深层规则的体现?答案竟然是后者,而更底层的规则竟然来源于热力学,这是我近两年阅读大量文献所获得一个小小的收获。最近,我会慢慢整理我的这些阅读的成果,有两篇小文跟forcode分享一下:
  http://www.swarmagents.cn/bs/viewforum.asp?id=8076
  
  还有:
  http://www.swarmagents.cn/bs/viewforum.asp?id=8079
  
  很佩服forcode的想象力,也非常看好你的"奇想事业"。其实我的科学探索也大多来源于头脑风暴一样的奇想,然后顺着这些奇想开始搜索 "真正的科学",由好奇心和想象力来指引自己的科学探索一直是我遵循的规则。同时,进一步的科学探索会反过来促进更深层次的奇想。希望以后我们能多多交流、合作!


forcode 2008-04-21 21:27:23 forcode (北京)
很好奇你如何把自己的兴趣与研究结合得这样好,如何获得导师的认可?你所做的研究与导师的研究有多相近?导师如何指导你?你现在博士毕业了吗?我也想过把 程序模拟作为我的博士研究方向,但是很难找到合适的导师;现在联系了香港科大的一位老师,但是他主要研究社会分层的,主要使用统计这类归纳法,可能我只有 等到在学术上被认可之后才能往自己真正有兴趣的方向努力了。
    
另外,目前社会学要想把理论与定量实证方法结合起来还是太难了,默顿所说的中层理论似乎是目前的唯一出路,要用数据和统计归纳方法来证明那些宏大的具有根本性的理论(比如进化论)似乎还太遥远。
    
我对"技术与社会"这方面一直有兴趣,所谓的未来学、技术社会学、科学技术哲学……但是,这个领域似乎还得靠定性的研究,定量研究很难有深度。最近考虑过 用美国历次人口普查的公开数据可以研究"新技术的传播路径",但是做出来可能还是比较浅,缺乏理论深度,可能我理论方面阅读量太有限吧。 


jake 2008-04-22 09:05:30 jake

 我博士后都快出站啦!呵呵,马上要到高校任教了(从奴隶变成了奴隶主)。
  
  劝你读一些关于中国道家思想的东西,可能会给你指明如何在社会中立足的方法。其实从事什么具体的工作都无所谓,关键是要努力把你的兴趣(动力)、工作(任务)和名(在外界看,你是一个什么身份)理顺了,即变成一个或者相近的一类,那么你就会一顺百顺了。
  
  在具体的处世中,要学会求同存异,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中庸、说不好听了,就是圆滑的态度。只要你的理想足够大,你就有足够到的胸襟去包含足够大的东西。这样,你就会忍一时之痛苦,而换取大理想的实现。有兴趣的话读一读我写的博士毕业感想:http://www.swarmagents.cn/bs/forum/viewarticle.asp?id=4655
  
  有很多人都做得是社会学仿真啊,比如有个刊物就叫做journal of artificial societies ... (JASSS),上面有很多社会学模拟的工作,肯定有人在探讨你感兴趣的问题。关键问题不在于统计还是模拟的具体方法,而是在于你要把问题作进去,真正钻到问题里面,你自然会理出来如何用数据和模拟来支持你的观点了。相信如果你真正自己把问题想明白了,你的导师不会太为难你说你必须作统计的。他们更乐意自己的学生能够帮助他们开拓更广的学术空间(我当时搞MAS经济学,后来导师也认可了,还让我帮他申请自然基金的项目)。就是这样,导师最不喜欢的就是你一方面不听他的话,另一方面还总是不定型,胡思乱想(一般的老师是这样,也不乏有些老师并不这样认为)。所以,要注意把自己思考最成熟的东西展现给他。

forcode 2008-04-22 10:35:24 forcode (北京)
谢谢jake的指导,祝贺你博士毕业了:)你说的对,要把自己思考最成熟的东西展现给老师,关键在问题而不是方法,发现我的阅读和眼界太窄,要好好读读理 论了,你说的JASSS在哪可以弄到全文吗?另外,给你推荐一篇我刚读到的文章,看完我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了:《给学弟学妹,尤其有意念文学博士的同学》http://bbs.gter.net/bbs/thread-804762-1-1.html
我找到一个办法来下载JASSS的pdf资料了:
http://tinyurl.com/3w87nn

jake 2008-04-22 14:14:54 jake

JASSS上面的论文都可以免费下载的呀,你直接来这里:http://jasss.soc.surrey.ac.uk/JASSS.html
  好了。就你说的有关技术和社会方面的问题,记得以前在Santa Fe研究所中的论文列表里面读到过一些人专门作技术创新(techology innovation)的计算机建模工作。这个要去搜一下。
  
  呵呵,你推荐的那篇文章很有意思。突然一下子与老外或者其他的高人接触的确会有这种感觉,一下觉得自己简直什么都不是。第一次参加SFI的暑 期学校就由此感觉,但其实,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特点,完全没必要如此悲观。不过有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尽量不要让每一分钟白过,你会觉得生活很有 意义的。


jake(sage)2006-3-13 17:10:29 答辩后的感悟 △TOP
前天刚刚完成博士答辩,论文题目是:《基于Agent的计算经济学建模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一直忙忙碌碌的,今天终于有心思坐下来好好总结总结,其实也没什么,完全是个人化的意识流。总结一下自己在这么多年来学习的感悟。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觉得这一点对于我来说太重要了,它是永恒的动力,只有你真正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你才会一直坚持下去。记得一位外国朋友曾经说过,你们中国人都活得比较 累,为了很多事情而竞争,但是往往很少有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问问那么多人为什么要考硕士、博士?不就是为了得到一个高学历,找一份好工作吗?可是他们 真正喜欢吗?
    然而,按照我个人的观点,如果真的想找一份好工作,还能挣钱的,就一定不要去读书。要知道读书这几年实际上是耽误时间。尤其是你本身并不喜欢做学问,并不 热爱你研究的东西,那就更加不要把年轻的生命白白浪费在这无趣的学术官僚体系中。然而,现在还有很多人都觉得: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就去读个研究生吧!看看 这样的话,大家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学术水平一直这么低了!

2、追逐前卫思想,避免局部最优
    曾经有人这样比喻过:把科学研究比喻成一条大河,那么国际学术界就构成了这条大河的主流,中国的很多学者都在干什么?他们没有沿着主流走而是在主流旁边挖了一个一个的小池塘,不停在这些池塘里面扑腾。
    当然,搞学问的绝对不能随波逐流,但是陷入自己的小圈子也是非常危险的。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对国外的很多研究不闻不问,而是一味走自己的路。我自己也曾经 很多次犯过这样的错误,在一两个小问题上有了一定的见解就沾沾自喜了。后来仔细研究别人的成果才发现,其实这些问题别人以另外一种形式早就解决了!
    读到博士以后,我才越来越感觉到国际化的重要性。当我接触到了真正的复杂性科学以后我才深深感觉到自己落后国际前沿已经20年了!而且很多时候不仅仅是学术思想的落后,也是整个世界观的落后,对很多很多事物和看法的落后。这是相当可怕的。
    我是一个喜欢前卫思想的人,什么电子音乐、行为艺术、独立电影、后现代文化都愿意接触一些。当然,这是个人的价值观并不一定可取,但是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多 元化的世界里面,不仅仅是学术思想在发生改变,很多时候是社会大潮流早已经改变了,科学思想才会慢慢改变过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超级女声"现象明 显就体现了基于个体的、互动的思维范式能够成功。设计这个节目的人就是不自觉地把握住了基于个体的复杂性思维方式,所以即使复杂性科学在社会还没有普及 开,但是整个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运用这样的思想了。

    不停地接触前卫的事物绝对有助于我们跳出局部最优点和学术中的小河流。比如,我们应该常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孩子们都在关心什么,他们最爱玩什么?现在的音乐有什么新的发展?艺术是否出现了新的流派?这些看似无关的问题其实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意识。

3、渐进发展,将自己推至混沌边缘
   思想前卫了以后既是一件好事儿,又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过于超前的思想往往不被别人理解,尤其是不能被目前的主流、当权派还有官僚机构理解。这意味着一个持久的斗争关系。
    刚刚读研的时候,我是个小愤青,那时候听的是朋克音乐,满脑子似乎仅仅有反叛和砸破一切的斗志。但是没多久我就发现这样子绝对行不通的。生物体需要适应环境,中国思想讲究以柔克刚。于是我认识到,如果要想真正去反叛,去改变一些东西,就必须认识到斗争的持久性。
    如果把反叛、创新看作一种混沌的力量,那么,人生还需要秩序的力量,需要把混沌平衡到秩序的边缘。于是我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妥协、选择了权宜。但是这些妥 协和权宜绝对是为了更大的反叛,追求自己更大的理想。在读博士的几年期间,我曾经经历过最痛苦的时期,为了追逐自己喜爱的学科,我放弃了以前的研究思路, 一切几乎重来。而且,最要命的是你并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还是不对,在一个没有导师帮忙,没有环境反馈的前提下,继续前行。
    现在有好多学生问我,如何来寻找一个能够研究新兴学科的好环境?我的答案也许过于悲观,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环境真的少得可怜。所以,没有办法,老天爷不给我们提供的东西,我们自己来提供吧。不要忘记,生物体在适应环境的前提下还能够改变环境呢!

    说了一些不相关的东西,不过对于人生,这点认识还是很有趣的。接下来,我将踏上一段新的道路,无论是学术上还是人生上。

--
未来新技术和新趋势的种种可能:奇想录 http://www.qixianglu.cn
订阅 http://feed.feedsky.com/woodphone 读者QQ讨论群:11564958
读者讨论区——奇想家园:http://www.douban.com/group/fo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