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想看的


forcode看过的


新技术
新趋势
奇思妙想
科学探索
科幻奇幻
资料搜集
网络研究
统计定量
社会学研究
书摘读后感
数码网络
软件评测
数据指标
实用信息
有趣的东西
房地产
网络赚钱
投资创业
新闻评论
网站经营
电影八卦
美景美人
人物朋友
情感回忆梦
forcode生活

2007-08-24

谷歌作恶,是否google也作恶?谷歌开始强制用户使用个性化页面

forcode:最近几天订阅rss种子非常不方便,因为我的firefox设置了所有rss自动订阅到google,以前出来两个选项,一个是订阅到google主页,一个是订阅到google reader,现在google去掉了订阅到google reader的功能,直接将所有订阅到google的链接变成了订阅到google ig,我使用过google的个性化主页,不是很喜欢,因为有很多不可饶恕的缺点:
1、消耗大量系统资源,经常造成浏览器假死;
2、用来阅读rss非常不方便,用户只能看到最新的几条帖子标题,看内容还得点+号,看完想看以前的内容也不方便,而且,我每天必用的google reader的share功能,在ig里面根本无法用,google reader比ig好太多,我将google reader的收藏条目输出显示在我的博客sidebar中,在ig里,这些重要的应用都没了。
3、ig每个标签加入了多个rss来源,这些来源同时显示在一个页面中,对于rss阅读者而言,根本没有必要,你不可能象看图片一样使用非线性的方式一次概览所有rss
,文字内容注定了只能使用线性阅读(即使跳读,也还是线性阅读,从左往右读,不可能反过来乱读) ,所以,相对于google reader的线性阅读而言,ig的非线性阅读根本没有优势。

大概google 个性化主页与google的战略有关,但是却得不到用户的认可,所以狗急跳墙,开始强制用户使用google ig,这是绝对的作恶,一个公司做大了,开始欺客了,非常愤怒,希望google早日改过自新,否则真的该考虑使用别的服务了。
下面的帖子说得比较详细了,大家可以看看:

以下转贴自:
http://blog.xdite.net/?p=438

update: 8/21 iGoogle 又重施故技。zh-TW 優先的瀏覽器,訂閱到 Google Reader 的頁面又被拿掉。
update : 早上十點我起床時,修正回來了 …
—-

這次真要大聲罵句 Fucking iGoogle 了。

iGoogle 似乎是因為推不起來,現在要強迫大家一定要用了 -_-

剛剛在訂閱大陸某 blog 時,照例按了 firefox 的訂閱。以往的情形都會出現兩大區塊,讓你選擇訂閱到 Google 首頁或是 Google Reader 。我按了訂閱到 Google Reader,很神奇的被重導到訂閱到 ig 的頁面去了。

igoogle

本來我還以為是我太想睡,失神按錯。

結果換了幾個瀏覽器和幾個帳號測,甚至我還呼叫了 MSN 上還醒著的朋友測,結果都是一樣。


我切到 feedburner 提供的訂閱頁面去看看怎麼回事,才發現:

igoogle01

的原始網址 http://fusion.google.com/add?feedurl=http%3A%2F%2Ffeeds.feedburner.com%2Fxxddite

現在不論如何,都會被導到 http://www.google.com/ig/adde?moduleurl=http://feeds.feedburner.com/xxddite

igoogle02

Holy Crap ,把訂閱到 Google Reader 的選項給我還來 -_-

--
最新奇有趣的新技术、科幻、社会学信息:
奇想录 http://www.qixianglu.cn
订   阅 http://feeds.feedburner.com/woodphone
forcode科幻小说《抽水马桶的秘密》:
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60008

字符表情

⊙▂⊙ ⊙0⊙ ⊙︿⊙ ⊙ω⊙ ⊙﹏⊙ ⊙△⊙ ⊙▽⊙  

◑▂◐     ◑0◐      ◑︿◐    ◑ω◐     ◑﹏◐    ◑△◐  ◑▽◐  

∩▂∩  ∩0∩    ∩︿∩  ∩ω∩  ∩﹏∩  ∩△∩  ∩▽∩

●▂●  ●0●  ●︿●  ●ω●  ●﹏●    ●△●   ●▽●  

∪▂∪ ∪0∪ ∪︿∪ ∪ω∪ ∪﹏∪ ∪△∪ ∪▽∪

≧▂≦ ≧0≦ ≧︿≦ ≧ω≦ ≧﹏≦ ≧△≦ ≧▽≦

>▂< >0< >︿< >ω< >﹏< >△< >▽<

╯▂╰ ╯0╰ ╯︿╰ ╯ω╰ ╯﹏╰ ╯△╰ ╯▽╰

+▂+ +0+ +︿+ +ω+ +﹏+   +△+ +▽+

ˋ▂ˊ ˋ0ˊ ˋ︿ˊ ˋωˊ ˋ﹏ˊ ˋ△ˊ   ˋ▽ˊ

ˇ▂ˇ        ˇ0ˇ     ˇ︿ˇ      ˇωˇ     ˇ﹏ˇ   ˇ△ˇ     ˇ▽ˇ

˙▂˙        ˙0˙     ˙︿˙      ˙ω˙     ˙﹏˙     ˙△˙      ˙▽˙

--
最新奇有趣的新技术、科幻、社会学信息:
奇想录 http://www.qixianglu.cn
订   阅 http://feeds.feedburner.com/woodphone
forcode科幻小说《抽水马桶的秘密》:
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60008

搞笑:这图片

无限嵌套


--
最新奇有趣的新技术、科幻、社会学信息:
奇想录 http://www.qixianglu.cn
订   阅 http://feeds.feedburner.com/woodphone
forcode科幻小说《抽水马桶的秘密》:
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60008

forcode奇想:吃草的汽车(流动的自动充电器和自助加油站)

forcode:索尼已经研制出可以分解糖发电的电池,据说糖这种人体也可以制造和分解以储存和获得能量的大分子物质,其能量密度非常之高,相信不久,"人工消化系统"也可以消化蛋白质、纤维、淀粉这类生物能源了,到那时候,或许可以制造一些流动的"自动售货机"——相当于"自助加油站",将来越来越多的汽车使用电池作为动力,汽车本身会附带有太阳能电板,但是太阳能的转化效率受制于电板的面积,所以,汽车光靠自身的太阳能电池无法长时间运转,中途的充电或者"加油"设备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石油迟早要消耗殆尽,所以,将来的人们只能使用电力作为交通工具的主要动力,于是,这些加油站提供的不是石油,而是充好电的电池或者加工提纯过的糖类、蛋白质、纤维或淀粉,这些高密度的能量储存物质主要是工业使用的,类似工业酒精不能食用,这种工业用的糖类、蛋白质、纤维或淀粉也不能食用,因为它们是由自动化设备加工而来,其主要原料是树木、野草、灌木丛等覆盖地面的植物——即太阳能收集单元——制造的,其中很多植物的蛋白质是有毒的,但对于燃烧这些糖类的机器而言,这些蛋白质的毒性无关紧要。
将来,在地球上,或许会存在很多食草的自动机器人,它们孜孜不倦地啃食着地球上的植物,然后将这些植物中的纤维素、糖类、蛋白质、淀粉提纯消化成液态的高分子聚合物——类似构成石油的烃类聚合物,当这些"植食机器人"吃饱喝足(它们毕竟还是要自动获取水分)之后,将自动返回高速公路加油站(为这种设备设置一种程序,使之具备动物的"就巢性"),过往的汽车可以自动从这些"食草机器人"处补充能量。
也或许,某些人会购买那种自带了"人工消化系统"的汽车,于是,当你不需要使用汽车的时候,它会自己跑到附近的"可啃食区"吃草啃树",为自己补充能量加油,将来每个城市都会在"可啃食区"种植大量生长迅速的植物供"吃草的汽车"食用,当然,汽车进入"可啃食区"将按照时间收费,相当于自助餐,或许会有优惠套餐,某些人将DIY自己汽车的"人工消化系统",这样将增强汽车的消化能力,单位时间按可以啃食更多的树木,这相当于省钱,网络上也会流传各种增强汽车消化能力的偏方。
危险在于这种人工消化系统或许也具备消化动物的能力,这使得它们有可能发展成食肉机器人,这对人类实在是一个灾难。
关于"人工消化系统",目前索尼发明的用糖发电的随身听,仅仅是一个开始,这足够写一篇小说了。


索尼将向大家介绍用糖供电的Walkman

大量回收电池当然不是什么好事情,不过发布糖做的生物电池绝对是一件相当Sweet的事.

索尼公司,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制造商称,它宣称已成功地创建了一种可以由糖作为燃料产生电力的燃料电池,39立方毫米的糖可以提供50mW的电力,在索尼提供的视频中显示,四个电池核心串联形成的电力足够驱动一台Walkman.
这种电池使用酵素,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来将糖分解为可以产生电能的离子,产生的唯一副产品是水,另外电池的所有组成材料都可以被生物降解,非常环保.

食糖是天然的,所以该技术可以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更多生态友好的能源来源.索尼公司正在研究的众多技术,可以让生物电池代替主流的锂离子电池为便携式电子产品提供一种清洁动力源.

当然对于数码产品来说,燃料电池的技术更为成熟(但体积和储能还没有解决),现在生物电池也已经出现,就看谁跑得更快些了.
--
最新奇有趣的新技术、科幻、社会学信息:
奇想录 http://www.qixianglu.cn
订   阅 http://feeds.feedburner.com/woodphone
forcode科幻小说《抽水马桶的秘密》:
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6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