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想看的


forcode看过的


新技术
新趋势
奇思妙想
科学探索
科幻奇幻
资料搜集
网络研究
统计定量
社会学研究
书摘读后感
数码网络
软件评测
数据指标
实用信息
有趣的东西
房地产
网络赚钱
投资创业
新闻评论
网站经营
电影八卦
美景美人
人物朋友
情感回忆梦
forcode生活

2008-01-12

forcode点评:同性恋电影《东宫西宫》导演张元聚众吸毒当场被抓(视频)

forcode:晚上twitter有一位台湾的朋友说有大陆的熟人吸毒被抓了,刚在优酷看到了这个视频:导演张元聚众吸毒当场被抓,应该就是这个事情了。最近几年,娱乐圈涉毒案件曝光越来越多,娱乐圈最近的丑闻不少:张钰的性交易、张斌的婚外情、张元吸毒……这娱乐圈可真脏,娱乐圈的人影响力本来就大,示范作用很强,这些人吸毒,对整个社会风气的伤害非常大。中国大陆的娱乐界越来越好莱坞化了,那些好莱坞有的丑事一一上演。这可能与艺术界人士喜欢标新立异的性格有关,艺术家嘛,本来就喜欢特立独行,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什么都要与众不同,这些人也是最不把道德规则当回事的人,和对待学术界一样,社会也比较能够容忍这些人破坏规则。而且,艺术家一般都比较自由,工作属于那种一阵忙得要死,一阵又闲得要命的性质。忙得太狠,就吸烟来提神,吸烟还不过瘾,就来试试兴奋剂……唉,这些人也是娱乐圈的牺牲品,小朋友们还是不要太好奇,毒品这东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个人为建构的结果,吸食尼古丁不被认为是吸毒,但是吸食大麻被认为是吸毒,其实二者对健康的损害未必差别太大,一个社会把一种东西认定为毒品,而把另一些兴奋剂(比如烟酒)认定为合法,的确是有一定弹性的。但是,无论吸烟喝酒,还是大麻冰毒,绝对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从生理化学上影响到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一种非常规的精神状态,而且具有依赖性,能够真正戒除需要极强的意志力,99%的人是做不到的,一旦染上,害人害己,还是省省吧!!!
快速链接:
http://www.qixianglu.cn/621401.html


实拍导演张元聚众吸毒当场被抓
http://v.youku.com/v_show/id_ca00XMTU4NzEzNjA=.html


<embed src="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4NzEzNjA=/v.swf" quality="high" width="450" height="372" align="middle" allowScriptAccess="sameDomain"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昨天凌晨北京市禁毒局根据居民举报,搜查了一公司和一居家住户,著名导演张元涉嫌吸毒被抓获,当时张元吸食完毒品后,神情恍惚。涉嫌吸毒的还有著名的摄影师谢征宇,他曾经是《寻枪》《理发师》的摄影......





 

下面是百度百科里张元的资料:

张元,1963年生于江苏,祖籍南京,自幼学习绘画。1989年北京电影学院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个人集资独立制片。被美国《时代周刊》推选为"21世纪世 界百名青年领袖"之一。被《新周刊》评选为全国十大新锐青年。被《中国青年》杂志评选为将影响下个世纪的100位青年人之一,2001年被联合国授与文化 和平奖。

2008年1月9日凌晨,著名导演张元因吸食毒品,被北京警方当场抓获。

张元作品及获奖记录:
1989年,张元拍摄公司的第一部电影《妈妈》, 《妈妈》也是中国的第一部独立电影。
1991年
1、1991年10月, 张元拍摄崔健的第一个MTV《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获得美国有线电视网的MTV大奖。
2、1991年11月影片《妈妈》获得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评审委员会大奖和公众大奖。
1992年
1、1992年1月《妈妈》获得瑞士国际电影节导演特别奖。
2、1992年2月《妈妈》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评论奖。
3、1992年9月《妈妈》获得英国爱丁堡电影节欧洲影评人菲普雷希奖。
4、张元完成故事片《北京杂种》。影片反映了中国当代青年的精神状态,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摇滚影片。
5、张元完成崔健的MTV《最后一枪》和《一块红布》。
6、1992年5 月,张元完成艾敬的MTV《我的1997》。
7、1992年到1993年期间,张元还拍摄了陈劲的《红头绳》以及张雨生、钟镇涛、蔚华、意大利歌星帕蒂等人的MTV作品。
1993年
1、《北京杂种》获得瑞士洛迦诺电影节评审委员会奖。
2、《北京杂种》获得第22 届鹿特丹电影节最有希望的导演奖。
3、1993年2月《妈妈》获得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影评人奖。
4、张元的MTV作品《一块红布》获得1993年美国旧金山电影节金门特别奖。
1994年
1、《北京杂种》获得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张元完成纪录片《广场》的拍摄。
3、张元完成崔健的MTV《飞了》。
1995年
1、《广场》获得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
2、《广场》获得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3、《广场》获得意大利波波立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4、1995年元月,张元完成罗琦MTV《随心所欲》。
1996年
1、张元完成故事片《儿子》,同年该片获得鹿特丹电影节最佳影片金虎大奖与最佳评论奖。
2、张元与布鲁塞尔艺术节共同制作了第一部戏剧《东宫西宫》,并摄制完成同名影片。
3、戏剧《东宫西宫》参加了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节、法国巴黎秋天艺术节、巴西圣保罗艺术节的演出。
4、影片《东宫西宫》正式入选1997年法国嘎纳电影节"一种注视"单元。
1997年
1、影片《东宫西宫》获得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奖。
2、影片《东宫西宫》获得意大利托米那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3、戏剧《东宫西宫》获得意大利斯波莱托艺术节戏剧大奖。
4、影片《东宫西宫》获得斯洛文尼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1998年
1、张元取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解禁令"。与西安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故事片《过年回家》。
2、张元完成纪录片《钉子户》。该片获得日本放送基金会一等奖。
1999年
1、张元完成纪录长片《疯狂英语》,此片参加1999年10月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比赛。
2、故事片《过年回家》获得第46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电影舞台艺术家协会最佳影片奖、意大利影评人最佳影片奖和国际天主教协会电影视听艺术组织最佳影片奖。
3、故事片《过年回家》获得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4、故事片《过年回家》获得西班牙吉贡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5、张元应邀与国际10位著名导演联合拍摄纪念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的短片《丹麦姑娘》。
2000年
1、《疯狂英语》获得米兰电影人电影节最佳影片。
2、张元拍摄完成数字电影《金星小姐》。
3、张元应国际著名影星、特奥会形象大使――阿诺德?施瓦辛格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邀请,拍摄纪录片《施瓦辛格中国行》。
2001年
1、张元完成纪录片《收养》的拍摄。
2、张元完成音乐电视片《海南,海南》的拍摄。
2002年
1、张元完成电影《我爱你》。该片根据著名作家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改编,由著名演员徐静蕾主演,是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美国圣丹斯电影节正式参赛影片。
2、张元拍摄完成京剧电影《江姐》,并率同名京剧赴德国科隆现代艺术节演出。
3、张元拍摄完成电影《绿茶》,该片由著名演员姜文、赵薇主演。
4、2002年1月,张元出版《英语也疯狂》一书。
5、2002年春,张元应邀拍摄贝纳通全球电视广告。
6、2002年4月,张元出版电影同名画册《我爱你》。
7、2002年6月,张元出版电影同名画册《江姐》。
8、2002年,张元完成崔健的MTV《农村包围城市》。
2003年
1、《绿茶》国内公演,获得成功。
2、2003年4月,张元出版《绿茶》一书。
3、张元完成二十集电视剧《闪》的制作,将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
4、公司投资完成马步导演的影片《猜猜猜》的拍摄。
2004
1、《绿茶》应邀参加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作为展映影片。
2、《绿茶》应邀作为参赛影片参加于2004年3月10日—14日在法国杜维尔举办的第六届亚洲电影节。
3、《绿茶》、《我爱你》、《江姐》应邀作为展映影片参加于2004年4月23日—30日在意大利乌迪内举行的远东电影节。由于电影节一次邀请了张元的三部影片,组委会计划在影片放映期间组织一次张元作品的特别讨论会。
2006
《看上去很美》
张元:凡人类的一切对我都不陌生

  从1990年的《妈妈》开始,《北京杂种》、《广场》(合导)、《儿子》、《东宫西宫》、《疯狂英语》到《回家过年》,张元已经导演了7部长片,此外还有《金星档案》、《钉子户》等短片,及十余部崔健的MTV。他是年轻一代电影导演中作品最多的一位。

  如果你有机会看过他的全部影片,你会发现其主人公是患幽闭症的儿童、前卫艺术家、无业游民、精神分裂者、同性恋者、重刑犯人、变性人……。其实张元影 片所关心的问题往往也是当时社会的热点,像摇滚乐人(《北京杂种》),同性恋(《东宫西宫》),李阳与疯狂英语(《疯狂英语》),和变性人(《金星档 案》)。但张元尽力不在影片中表现他的态度,这一点越往后来越明显。这大概源于张元非常强调电影的纪录性质,他不想解释一个故事,不想有明确的目的性。他 的《疯狂英语》,会使喜欢李阳的观众更喜欢李阳,不喜欢李阳的观众更不喜欢李阳。去年刚刚制作完成的《金星档案》也是如此。
        《回家过年》是张元唯一全国公映的故事片。张元说他到现在也没能提炼出《回家过年》要写什么。但他写了。他的关注即是他的态度,而不做评价使他的电影获得了更大的空间和更深的内涵。

  1998年哈佛大学做了一个张元电影展映,其中《回家过年》的海报上醒目地写着"一个人误杀了另一个人,竟然被判了17年!"这个广告显得很可笑,无 疑是美国人的误读和误导。但反过来想,中国观众和官方几乎很少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也正说明了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中的误区吗?《回家过年》的三位编剧余华、 朱文和宁岱,与张元先后去了十几个监狱,从他们访谈的数十位重刑犯中,无一例外地对这样一个"5元钱――误杀――17年――归家"的故事最感兴趣,显然正 是因为它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剧力量。这个悲剧是和我们整个国家、几个时代联结在一起的。

        张元尝试用不同的艺术手段来表现他所关心的话题。他的《儿子》是将纪录片与故事片完美结合的一部影片,一对精神濒于崩溃的夫妻和他们的两个年轻另类 的儿子――由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扮演了这四个角色,琐碎的生活细节、紧张的人物关系、神经质的性格和动作,使得这部没有完整情节的电影充满了生活质感和戏剧 张力,极具震撼力。《东宫西宫》则是戏剧性、诗性、舞台感非常突出的一部电影。它的同名话剧在国外6个国家的戏剧艺术节上演过,至今已商演了上百场。

2000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张元颁发了"和平文化奖"。这是联合国第一次向一位电影导演颁发此奖,评委会为此做了一年的考察和选择。张元感到疑 惑的是,他并没有拍过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而关于反战、呼吁和平的电影又很多,为什么给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答复是:我们认为,暴力最主要地不是 存在于国与国之间,而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即是对和平的最大贡献。
访谈:导演张元的电影新说
  记:作为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您可以说是成名最早、获奖最多的青年导演,但是您的作品却很少能够公映。这次您拍摄的作品会与您以前作品都有哪些方面不同?

  张:到目前为止我拍摄了《妈妈》、《广场》、《儿子》和《东宫西宫》等,只有第一部电影《妈妈》在国内有过放映,这对我的电影是一大的遗憾。

  中国电影该出好东西了

  记:国内的电影作品、导演和演员您比较喜欢的有哪些?

  张:我喜欢多种多样的电影,在看电影这一点上,我非常宽容。我下面列出的就是我今天比较喜欢的电影导演和演员:早在30年代有个叫费穆的导演拍摄了 《小城之春》,虽然距现在已经过去60年,看起来还是非常美丽,感觉和我非常的亲近。《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些电影都非常好看。谢晋导演的影 片《芙蓉镇》使我看到两个好演员刘晓庆、姜文。谢飞导演的《本命年》是一部难得的好影片。接下来是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的《红高粱》,他们用最初的 原创力在视觉上显示了足够的冲击力。宁瀛的《找乐》使我们看到了纪实电影的力量。吴文光《流浪北京》的真实自然程度,使我在他的影片中呼吸到了生活的气 味。还有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何建军的《邮差》,蒋樾的《岸》和最近出现的贾璋柯的《小武》。这些电影中,我看到创作者们对电影的激情和爱。

  记:您拍摄了许多"中国第一"作品,例如:第一部反映残疾儿童的影片,第一部反映同性恋的影片,第一部反映中国摇滚的影片。有没有可能拍摄一部反映中国网虫的影片?

  张:中国第一部网虫的电影已经有人拍摄完成了,叫《网络时代的爱情》。我是不能赶上这趟早班车了。但我将拍摄一部电影---《律师》。
真实的是最美的——访著名青年导演张元
  《儿子》、《妈妈》、《北京杂种》、《过年回家》,平实的故事,平和的心,如果你想走近中国人的生活,请你走近导演张元。
  导演张元:我觉得人性最美丽的那一面就是真实的那一面。
  张元,国内年轻的导演和独立制片人,还是在电影学院念书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执导具有实验色彩的影片,至今作品数量不多,但份量不浅,每一部的后面都能 列出一长串在国际上的获奖名单。基于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电影界的奉献,张岩曾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一百位影响下个世纪的青年领袖之一。张元的 电影不管你喜欢或是不喜欢,有一个特点却无法否认,那就是平实、生活,亦如每部影片的片名:《儿子》、《妈妈》、《北京杂种》、《过年回家》。
    许戈辉:我发现你的电影情节很多是非常地生活化,而且非常平实的。找不到一波三折的那种所谓的故事结构。你在电影取材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样挖掘这种故事?
    张元:我觉得有一些故事是对我来讲,我经常会形容就像一阵风一样地向我吹过来,我没有一种感觉是我去找故事,我没有感觉我一定为拍摄一般部电影去找故事。
    许戈辉:还是说你觉得生活里的所有的事都是故事。
    张元:倒不是这样讲,因为我希望电影、生活或者说故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近的。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你搅尽脑汁去构思一个故事的时候,往往有的时候不如生活中的一件事情或者说一家人,或者说一个正在发生的东西那么有力量,那么有生活的质感。
    许戈辉:就说《儿子》吧,这样一个家庭你到底是怎么发现的?
    张元:实际上最早的时候,我住在北京的西单,那时候临时住在一个叫做北京工会文工团的大院里面。我当时住在四层楼。住在我们楼下就有两个兄弟俩,其中有一个人参加过我《北京杂种》的拍摄,他叫李伟(音)。
    许戈辉:是那长头发的那个吧?
    张元:对。李伟(音)和李记(音)有一天敲开了我们家的门,他们就找到了我,说"张元,你要是不拍我们家的电影你就是太傻了。"
    头子和小伟找到了我,给我说了他们家的故事,希望我拍一部关于他们家的影片,而且要由一家四口人自己出演。他们就住在我们的楼下,我问他们是怎么想起要拍父母和他们自己的故事的?他们说,觉得自己的故事最有意思。
    张元:我觉得他们忘记了我是在拍电影。
    许戈辉:对,你也忘记了他们当时是在演电影还是在过生活。
    张元:所以那段时间我拍电影的时候,我的心情有的时候非常沮丧,我发现难道生活就是这样子的吗?难道这个家庭就这么的缺少爱,你在发现他缺少的时候,实际上是这个家庭最需要的时候。你会发现,电影是多么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悲惨。
    许戈辉:你的电影好象一直在表现生活中比较悲惨的那一面,我听一个朋友讲,"你要连着把张元的片子看一遍,你真想自杀,你觉得真没活头了,因为有一种压抑 的感觉在里面。"可能你一直要强调的是说你要反映人性中善和美的那一面,但是我们看到的恰恰是比较压抑的那一面,或者是比较残酷的现实的那一面。
    张元:中国有一句古话,我觉得非常地好,它叫做"先沉沦而后新生",所以说当你把心情跌落到最低点的时候可能正是你的幸福所在。
    许戈辉:有一种" 锘 涅盘"的感?在里面是吗?

    许戈辉:你的电影拍完了之后是不是帮助这个家庭复合?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你的电影到底是单纯地反应一种生存状态,还是说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社会公德这样的作用,帮助一些人摆脱他们比较悲惨的生活现状,过一种新的生活。
    张元:我希望电影能够承担这种责任,我一直都是希望我的电影能够承担某种社会责任,但是我一次一次地去发现它的时候,发现电影就是电影。电影是在他电影本 身里边去说话的,如果说他一定要去承担某种责任的话,你发现它变成了某种工具。我希望我的电影能给大家带来思索,能够使我们的思维空间、使我们的精神有更 多的…希望我们大家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但是我不相信我的电影能承担多大的责任。
    许戈辉:或者说你希望通过电影把现状反应出来,之后的事情是人民看了你的电影再去思考,再去做再去完成的。
    张元:我觉得是我的思考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反应。张元说他的电影是一种思考的过程,而这思考显然已经体现在取材的本身,《疯狂英语》是他最近要呈现 给观众的一部新作,真人真事,并且由生活原形自己来出演,所以更近乎一部纪录片。对于执着推销自己独特英语教学法的李阳,社会上众说纷纭,而面对那一呼百 应的狂潮,镜头后面的张元又是怎样的一种思考呢?

    许戈辉:你的电影出来以后的效果是让更多的人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还是说让更多的人去盲从了?
    张元:我觉得我能起到的作用是我把我的思考呈现出来的,但是大家会去怎么做我觉得这不是我能够决定的事情。我为什么这么讲,我有一种感觉就是,你发现当这个电影出现以后,可能爱它的人可能会更爱它,我估计恨它、厌倦它的人可能会更恨它更厌倦它。
    许戈辉:但是这样的话恰恰没有达到你想达到的目的,你是希望爱它的人也能够冷静地思考它,恨它的人能够客观地来对待它,结果适得其反,爱它的更爱,恨它的更恨。
    张元:我估计恨它的人可能会找到更多的根据,爱它的人也会找到一些根据。我们现在谈的很多话题还是希望用我们的电影去改变别人,但是我觉得我对这种…对电 影具有这种力量我表示怀疑。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觉得在一个社会当中,或者说在一个社会的阶层当中,我觉得导演实际上…或者说艺术家实际上是婴儿,他能起 到的作用很小。有的人我们经常把很重视电影或者艺术的力量,或者文学的力量,我觉得实际上这个是把这个估计错了。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 实际上能够去表达、能够展
现的东西我觉得艺术所能够承载力量太小了。
    许戈辉:但是恰恰社会对你们的期望值和要求太大了,大家觉得你掌握着一个传媒工具,你掌握着一种艺术形式,那你带来的东西就应该是对得起大家,对得起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而且应该给大家带来一些什么东西。
    张元: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是,作为作用首先应该对得起自己。为什么这样讲呢?当自己对这个东西感兴趣,你真正地爱它或者是恨它,或者是有感觉的时候,你才会给大家带来最准确的感觉。
    许戈辉:所以你是强调一种个性化的东西是吧?
    张元:对,你觉得最具有个性的东西可能是最具有大众型的,就是大众会从你的发现,从你的角度当中看到他们自己,或者看到他们自己能够需要的东西。

    许戈辉:从你这个年代生长起来的人,我觉得有一种很强烈的英雄主义的思想,或者说受到这样的教育,可是我在你的片子里好象很少能够看到这种色彩。
    张元:实际上我是…内心中不是有特别有这个英雄气概的人,或者说我也不是那种很强调成功的人。比如很不喜欢"成功"这个词。实际上我觉得我倒挺喜欢"平和"这个词。
    许戈辉:你这个人倒是给人这样的感觉。你觉得自己的生活状态也是一种平和的状态,你自己也是带着这种平和的心境去体验周围的人吗?
    张元:我是觉得…我希望我的电影是非常冷静的,我也希望我的电影是很有诗意的。
    许戈辉:我想知道,你这种平和和你现在电影所展现出来的风格又是受了什么影响?
    张元:我觉得拍电影或者是我们的生活,例如我们现在我们就是一种倾心交谈的格式,我们要讲,就希望能够把一件事情谈得很深。拍电影也是这样,如果你要是能 够…中国有个词叫做"泾水深流",如果你要是想把一个东西拍好,还是需要有它内在的东西,还是需要有它的内在的力量。

    张元的电影获奖不少,但是很可惜,由于各种原因,有缘目睹的中国观众却不多。去年九月,他的《过年回家》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大奖"并且成为他恢复导演资格以后第一部可以在国内公映的影片。
    许戈辉:好象你的电影得过那么多奖,你也没有表现出更多的兴奋。可是我听说你的电影这次可以在国内公映了,你却表现出好象是"我很希望这样,我很兴奋。"为什么?

    张元:我可以说拍电影最初,你当然希望是你身边的一些人能够看到,你看我生活在北京,我生活在中国,很长时间我自己的电影没有办法在我自己的祖国里边上 演,到今天,终于…在国内有我的喜欢我电影的观众,或者想看我电影的观众,能看到我的电影,我当然是一种非常兴奋的感觉。这种感觉我觉得是超出我在国外得 奖,或者是任何一个状态。原因就是,这也是我等待很多年的一件事情。

    许戈辉:你拍了这么多电影,但基本上都是独立制作,而且带有实验的色彩,你有没有想过以后搞那种大制作的大片子?
    张元:我觉得这个要碰到这种机遇,这种机遇就是什么…首先要有一个适合大制作的一个题材,我很关心它,我很愿意去拍。首先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基础,另外就是 要有一个很好的合作者,他希望我拍这样的一个大制作的东西,同时对国内的电影市场,对世界的电影市场很了解,能很准确地找到和我共同拍摄这种点。
    许戈辉:但是做大制作的电影就会产生一种矛盾,是你所想表现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和最终电影要走向市场的矛盾,因为你做小电影的时候你可以不关心票房,你做大 制作电影的话你背後一定要有财团,你就要想到这个电影最终推向市场的时候,票房是不是能够收回来,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进行妥协了,这种矛盾怎么解 决?
    张元:这个我觉得实际上我们能够做到,实际上我们知道妥协的含义……
    许戈辉:你的影片我觉得在叙事表述的时候,有一种自信在里面,你觉得这种自信是哪儿来的?因为你是个独立制片人,所以只在意表述,只在意我这个片子是不是能够获奖,而不在意票房?
    张元:对于我来讲,实际上我觉得我在拍一个题材之前没有什么自信可言,为什么这样讲呢?我在拍一个体裁之前,我往往喜欢采访很多的东西,就像现在我们去对 谈一样,因为我很多的东西不是来自于小说。你像我们刚才谈到的《儿子》这部电影,《儿子》实际上直接来自这家人的生活,我就对这家人做很多的访谈。我从没 有信心,到不断地访谈,去分析这一家人,这家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拍《过年回家》也一样,我去了十几个监狱,见了很多的杀人犯,见了很多的警察,我 去采访他们。在这种不断采
访的过程当中,我发现我知道了我能够把握这个题材,我对这个题材有信心。所以我可以用我的拍法去完成这部影片。你像你刚才谈到的,我是不是在乎票房,或者 是业界人士的认同,或者是为了得奖,我觉得这个东西都不是我想要去做的。第一,我不去考虑票房,第二我不去考虑业界人士的认同,第三我也不可能知道我可不 可能去得奖,虽然我的电影得过很多奖,但是我不去考虑这一点。为什么呢?因为你不知道你的观众将是谁。

    许戈辉:你眼中最美的应该是什么东西?
    张元:我觉得人性最美丽的那一面就是真实的那一面,我们越看到人性中最真实的那一面,就发现我们的人是多么地复杂…

张元:现实比虚构精彩一百倍
    在张元的电影美学词典里,虚假和诗意是最要不得的东西,他强烈地追求生活的质感和生活的原汁原味。他说他拍纪录片的动因是:"看看这个社会,有多少虚假的东西?我们面临着那么多的谎言!"
    1994年的《广场》是张元和段锦川联合导演的一部纪录片,这部用35毫米拍摄的单声道黑白片以天安门广场为舞台,冷静、客观地记录了那里的日常生活。该 片在日本、美国和意大利获得了一些奖项。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它似乎来得早了点,所以有"沉闷"和"不知所云"的指责。
    1995年,张元拍摄了他最重要的影片《儿子》。这是一部很难归类的影片,张元本人有时称之为纪实电影。《儿子》是请一家四口表演他们自己的故事。这原本 是一个幸福的家庭,但由于父亲长期酗酒,跟家人吵闹,最终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张元上午听到这个故事,下午就跟着儿子去了精神病院。父亲远远地看见儿子,笑 容满面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张元跟父亲一聊,发现他很正常,甚至比他的两个儿子还正常。他的问题就只是酗酒。张元内心大受感动,当时就决定拍这个故事。拍摄 过程中,这位父亲滴酒未沾。他的表演天才让张元赞叹不止。张元深有感触地说:"最意外的故事不在虚构的影片之中,而往往是在生活中。你常常会碰到一些神奇 的事情,比你绞尽脑汁编出的故事要强一百倍。"
    1998年,张元手里同时做着四五部片子,除故事片《过年回家》外,其他几部都是纪录片——《钉子户》、《疯狂英语》和《金星小姐》。
    《钉子户》好像是张元不太愿意谈起的一部影片。这是一个有关北京老四合院拆迁的故事,张元揭示出了人们对行将消失的四合院的各怀心思的复杂感情。钉子户的坚持不搬,目的大多是想向发展商争取更好的交换条件。
    《疯狂英语》今年获得了意大利米兰电影制作人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这也是送上门来的一个题材。有一天,李阳公司的一个经理跑来告诉张元,说有一个人用疯狂的 形式教英语,每次都有几万人跟他大声呐喊,挥舞手臂。他们看过张元给崔健拍的MTV,觉得那里边有一种英雄感,而李阳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有摇滚的感觉,跟崔 健那种狂风暴雨式的力量很相似。他们想让张元给李阳拍一个宣传片。
    "我听了这件事觉得很新奇。以前只知道中国总有很多人一阵风似地去干事,气功有很多人去做,传销也有很多人一下子参与进去,也曾有过学习的浪潮比如高考, 但没想到学英语这样一件事还有几万人跟着一个人手舞足蹈疯狂地去做。中国有很多疯狂的经历,这样学英语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疯狂?李阳说他是想让全世界了解 中国。这个从前非常自卑的人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彻底不要脸的人,他的意义在什么地方?他的口号就是热爱丢脸,用热爱丢脸的方式去大喊大叫,最快速、最大 声、最清晰地去操练,忘记自我,忘记别人。我采访他时他的回答,和顾长卫以及《时代》周刊采访他时他的回答几乎一模一样,太有趣了!他写的自传也非常有 趣,他不用第一人称,而是用第三人称!"
    原定的宣传片成了一部纪录片。比起吴文光、段锦川、蒋樾等人的纪录片,张元的这部纪录片显然有太多的导演成分,但这种"做"和"摆布"对张元来说根本不成 问题,他完全可以在自由的状态中驾驭事件的真实性和"原汁原味"。在六个月的时间里,张元拍摄了李阳在大庆铁人纪念馆对工人的演讲,在北京太庙和清华大学 的演讲,在长城上带领解放军大喊英文,在JJ迪斯科和大学生边跳舞边大喊英文,在上海和股票市场的员工大喊英文……即将在互联网上发表的《金星小姐》将成 为中国最早的互动多媒体艺术。这是一部很刺激的片子,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金星手术前和手术中的一些话和一些表情,非常幸福,眼里闪着一种新生的奇异的 光芒;一个是变性后的金星,很坦然地谈着自己的一些奇遇。但她那张多少有些让人失望的脸却让人对她的命运产生一种悲悯。张元打算把他对金星的采访整理成一 本书,将录像带制成VCD,一起推向市场。
--
未来新技术和新趋势的种种可能:
奇想录 http://www.qixianglu.cn
订   阅 http://feed.feedsky.com/woodphone
非主流的科幻界的非主流论坛——奇想家园:
http://www.douban.com/group/forcode/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

热门文章
============================================================
格兰仕微波炉报价单    英语六级历年真题听力下载    大陆身份证生成器
東方神起的所有反轉劇!!.[含东方剧场](會繼續更新以後的)(已可覲看)
电视剧《靠近你温暖我》全集下载(BT/迅雷/电驴/剧照)
精彩的洞庭湖人鼠大战(4视频+forcode点评)
一百多个电影字幕下载网站,精心收集整理!
(视频)(CCTV10“走进科学”-科幻之旅专题-克隆人 8.14)
国外BT站点和BT种子搜索站(国外完整bt搜索列表)
============================================================
forcode科幻小说《抽水马桶的秘密》正在起点中文网连载
《抽水马桶的秘密》读者评论:
(1)你的书很好看,比大刘,王晋康的创意好太多了,努力吧将来出实体书我一定会买的。(2)很有想象力的作者啊!!估计是看了不少科幻小说的人,希望不要浪费你非凡的想象力。
(3) 读者在自己博客或论坛对《抽水马桶的秘密》的评论。(4)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的读者评论(18页,1000条以上)
《抽水马桶的秘密》相关帖子:
《远程面包机》提纲|| 《进化论危机》提纲大家一起来设计
抽水马桶是外星人的试管|| 读者推荐超一万票
《抽水马桶的秘密》内容简介:
地球哺乳界正在发生的一次大规模跨物种升级,DNA机制并非人们所想像的那样是决定生命的最终遗传载体,而是类似浏览器这样的转译机制,真正的遗传物质存储在弥漫整个宇宙的光子数据库中,DNA机制实际上是一种设定了进化路径的文明压缩包的解压机制,数十亿年前灭绝的三栖人发明了光子数据库和DNA机制,目的是为了让这个机制最终复活三栖人文明,而人类(裸猿)这一物种在三栖人社会里其实是一种宠物,但是DNA机制似乎出现了点问题,或者说不知道什么原因裸猿突然变得太过聪明了,在播撒了始祖菌(DNA种子)的所有星球,进化路径发展到裸猿阶段,并没有继续演化出最后一步:三栖人,而强大的光子数据库一旦意识到DNA进化机制的这个漏洞,立刻关闭了这些星球对光子数据库的访问权限,这样,这些星球的生态系统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因为他们脱离了光子数据库的遗传支持再也无法自然繁殖,只能靠遗传工程来复制现有的基因,或者做些小打小闹的修改,整个宇宙各星球上的基于DNA机制的生态系统都面临崩溃的危险。最终在13世纪,裸猿一族在银河边缘一个不起眼的小星系发现了地球这个由于某种原因至今还刚进化到裸猿初级阶段的星球,为了催熟地球的进化速度,外星裸猿文明开始介入地球的发展,为了防止光子数据库察觉到非地球文明的介入并关闭地球的权限,这种介入始终是暗中进行,因为介入方式的分歧,银河系裸猿文明分裂为两大集团,这两大集团的争斗伴随着人类近现代的发展,于是,文艺复兴开始了、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来了,直到今天,地球人类为自己的技术进步而沾沾自喜,丝毫不知道技术迅速发展的真正原因以及潜藏的危机。
============================================================
forcode2003年以前的习作:未来的婚姻、远程面包机
forcode朗诵《蜀道难》||forcode的一百多个科幻构思
奇想录:最新奇有趣的新技术和新闻点评|| 订阅“奇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