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想看的


forcode看过的


新技术
新趋势
奇思妙想
科学探索
科幻奇幻
资料搜集
网络研究
统计定量
社会学研究
书摘读后感
数码网络
软件评测
数据指标
实用信息
有趣的东西
房地产
网络赚钱
投资创业
新闻评论
网站经营
电影八卦
美景美人
人物朋友
情感回忆梦
forcode生活

2007-04-23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去世了

刚从CNN突发新闻的twitter得知此事,
新浪新闻还没有任何报道呢,
下面是来自wiki关于叶利钦的简历

叶利钦(1931~ )Yel'tsin,Boris Nikola yevich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1991~ )。1931年2月1日生于俄罗斯联邦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布特卡村 。1951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大学毕业后,到乌拉尔重型管道建筑托拉斯工作,历任工长、工程主任、总工程师和局长 。196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1968年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部长和州委书记,1976年任该州党委第一书记 。1985年任苏共中央建筑部部长,莫斯科市第一书记。1989年成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1989年叶利钦与 萨哈罗夫等人组建"跨地区议员团",任主席 。1990年1月与部分激进派人士成立苏共"民主纲领派",任三人核心领导之一。他们提出《向苏共28大提出的民主纲领》,主张实行多党制,把苏共变成在 多党制、法制和议会制国家条件下发挥作用的议会党,用民主原则取代民主集中制,容许党内派别活动合法化,放弃苏共对政权、军队、安全部门及舆论工具的领导 。1990年叶利钦与部分激进的俄联邦人民代表组成"民主俄罗斯"。在"恢复俄罗斯主权"等口号下,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在苏共28大会议上,当叶利钦的激进改革计划被否定后 ,宣布退出苏共。1991年6月12日和1996年7月3日,连续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 。1991年苏联8·19事件中 , 叶利钦发表一系列禁止苏联共产党活动的命令,并迫使戈尔巴乔夫解散苏共中央委员会,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1991年12月8日叶利钦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 、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 ,宣布苏联不复存在。
叶利钦

  8·19事件后,叶利钦入 主克里姆林宫 ,并提出激进的经济改革方案。1992年1月宣布全面放开物价 ,实行大规模私有化为基本内容的向自由市场经济过渡方针 。1994年4月28 日签署《 社会和睦条约 》,据此成立协商委员会 ,强调"寻求和睦定成为俄罗斯唯一的途径"。总统希望通过新宪法和《 社会和睦条约 》来稳定社会 ,"把矛盾消灭在萌芽之中"。主张俄罗斯外交既有继承性又有新变化,不再把美国等西方国家视为敌人,而要成为"伙伴和盟友","愿意同西方、东方、北方和 南方进行广泛合作",要把目光转向东方,发展同中、日、朝等国的关系。重视对华关系,指出"发展中俄关系对加强两国友好合作有重大意义,主张双方建立合资 企业 ,积极发展边贸关系 。1992年12月17日以俄罗斯国家元首身分首次访华。中俄两国发表了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并签署了20多个有关贸易、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文 件。

鲍里斯·叶利钦
Boris Yeltsin
职务: 第一任俄罗斯总统
任职日期: 1991年7月10日 – 1999年12月31日
前任: (无)
继任: 普京
出生日期: 1931年2月1日
政党:  
职位: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льцин,英語Boris Yeltsin,臺譯葉爾辛),俄罗斯首任总统。曾历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莫斯科市市长、苏联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总统、俄罗斯总统。

       因号召军队和市民抵制"8·19"政变而掌握苏联俄罗斯境内实权,并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苏联境内的活动。1991年年底,与白俄罗斯及乌 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 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而灭亡。叶爾钦接管了戈尔巴乔夫的全部权力,成为俄罗斯独立后的首任总统。1996年,连任总统。

        葉爾欽當政期間雖然全力推動自由市場經濟以及與國際經濟接軌,但是過大的總統權力讓俄羅斯的政治過程成為個人領導,過快的經濟改革卻讓俄羅斯經濟陷於崩 潰,作風過於威權與強勢也讓人有所批評。而短期國債的發行更導致俄羅斯陷入空前的經濟危機;閣員與總理更迭過快也導致政局不穩。對葉爾欽影響最大的仍然是 車臣獨立問題,車臣戰爭的懸而未決大大地損害了葉爾欽於國民心中的地位。

       1999年遴选普京为政府总理和自己的继承人;同年12月31日,突然宣布辞职。

来源:http://wiki.coovol.com/wiki/叶利钦

新闻报道

叶利钦传奇

  公元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宣布辞去俄罗斯总 统职务。 这位世界政坛上的重量级人物站在现实与历史交叉点 上,打 破了一个旧时代,但却无法开创一个新时代———

  刚强少年

  1931年2月1日,俄罗斯的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 一个祖 祖辈辈没人做过高官或商贾的普通农户家中,满怀喜 悦地迎 接了头生儿的降临,这个男婴,60年后成为俄罗斯历 史上第 一位总统。

  就是这位后来权倾势重的政治家,出生后没多久 却差点 夭折。叶利钦满月后,年轻的父母就带着他到教堂接 受洗礼, 但洗完礼后,那位心不怎么在焉的神父只顾跟别人闲 聊,却 忘了将桶中受洗的叶利钦捞出来,后来还是叶利钦的 母亲扑 过去将儿子救起来,但已是奄奄一息了!父亲因此� 竽巡� 死的儿子取了个名字"鲍里斯·叶利钦","鲍里 斯"在俄 语中意为勇士、斗士。日后的叶利钦果然不负父望, 成为俄 罗斯当代政坛上一名性格刚强、作风勇猛的斗士。

  叶利钦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艰难的环境中度过 的。由于 苏联当时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一家人的日子过 得相当 清苦,小小年纪的叶利钦就得和母亲到邻近的农庄割 青草, 打干草,收庄稼,贴补家用,回到家中还得干家务 活,烧饭、 洗碗、挑水,照顾两个年幼的弟妹。但叶利钦从小就 有叛逆 和冒险精神,上小学后他就以"积极精神和果敢刚毅 的性格 崭露头角",年年在班上当班长。他10岁那年正值二 战,德 国纳粹入侵苏联。在敌后的家乡,叶利钦和几个小伙 伴偷偷 跑到苏军的弹药库,弄来了两颗手榴弹,正在左看右 看拨弄 时,手榴弹突然爆炸,叶利钦侥幸再次大难不死,但 左手的 两根手指却被炸掉了。细心的观众现在在电视上还可 以看到 叶利钦残缺的左手。

  叶利钦自小学习成绩不错,但他有着矛盾的双重 性格, 他自由散漫,行事鲁莽,好出风头,喜欢打架。在他 登上俄 罗斯的权力巅峰后曾坦率地承认,年少时有一次打群 架他被 打昏在地,只好被伙伴们抬回家。可以说,作为政治 家所特 有的富于冒险、铤而走险、不惜孤注一掷的"叶利钦 风格" 在他少年时代就已初露端倪。

  1949年,18岁的叶利钦上大学了,他进入乌拉尔 的基洛 夫工学院学建筑。大学的五年时间里叶利钦对政治没 有表露 出什么兴趣,反倒是迷恋于各种体育运动和旅游,他 也常常 利用假期去各地游玩。

  在大学时代,叶利钦倒也做了一件"终生大事 ",在学 校里,他认识了后来的终生伴侣:奈娜。大学最后一 年,他 们正式结为百年之好。

  1954年毕业后,叶利钦分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 乌拉尔 重型管道建筑托拉斯,从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慢慢干 起。19 59年,叶利钦就做了总工程师,1961年担任建筑局局 长,这 年他30岁,同年加入苏联共产党。以后步步高升:担 任斯州 党委建筑部部长和州委书记。

  叶利钦在这个州一呆就是30年!成为州里名噪一 时的头 号人物,这时的叶利钦还只是蜗居在一州之隅,称不 上是全 国性的政治家,但对权力的渴望已在深深地召唤着 他。

  沉浮宦海

  1985年,与叶利钦同龄的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 实行所 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一大批基层干部走进 了苏共 中央领导岗位,戈氏此时看中了以前在工作中认识的 同僚叶 利钦,将其调到莫斯科,任命他为苏共中央建筑部部 长,叶 利钦终于迈出了从地方政治人物到全国性政治家乃至 克里姆 林宫主人的关键一步!

  也就是这一年,叶利钦陪戈尔巴乔夫去苏联石油 重地秋 明视察,在那里叶利钦认识了当时的国家天然气工业 部部长 切尔诺梅尔金(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两人逐渐结为 政治伙 伴,此是后话)。在秋明之行中,大权在握的戈尔巴 乔夫对 叶利钦的工作能力和作风更为赏识,年底就一手提他 出任苏 共政治局候补委员兼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

  任莫斯科市委书记后,叶利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 改革, 短短几个月,莫斯科33个区的区委书记就有23个被叶 利钦罢 了官免了职。

  在任期间,由于他不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1987 年,苏 共将其解职,任命他为徒有空名的建设委员会主任, 保留部 长级待遇,第二年初又被免去政治局候补委员一职。

  但经过这么多年政治舞台的风吹雨打,叶利钦已 慢慢成 为一个比较老练的政治家了,他经得起上下沉浮。 1990年叶 利钦辞去建委职务,宣布退出苏共,参选苏联人民代 表,这 标志着他与提携他的戈尔巴乔夫分庭抗礼。经过殊死 竞选, 1990年5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 举叶利钦 为最高苏维埃主席。叶利钦再度浮上政坛。

  1991年6月,叶利钦最终以58.9%的选票当选俄 罗斯历 史上首位总统,这一年叶利钦60岁,苏联一个国家内 出现了 两个总统(戈尔巴乔夫是苏联总统),两个政权,苏 联分裂 的征兆开始显露。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的权力斗争也 进入了 白热化阶段。

  这时苏联的民族危机与经济危机都已是潜流汹涌 防不胜 防,进入总爆发的前夜16个加盟共和国民族纠纷不 断,变本 加厉的民族主义浪潮冲击着联盟的基础;社会经济秩 序走向 崩溃,物品价格飞涨,人民生活水平倒退了几十年, "伟大 的俄罗斯人民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为防止各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主义倾向,戈尔 巴乔夫 提出了"主权共和国"联盟的构想,联盟草案准备于 1991年 8月20日由各共和国签署。但苏共一些高层人物忧心 忡忡地认 为这样的一个协议依然会葬送苏联,于是在悄悄准备 着……

  1991年8月19日,苏联历史上又一个震惊世界的 日子,苏 联国家通讯社塔斯社向全世界播送了国家紧急状态委 员会的 《告苏联人民书》: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 不能履 行职权,由副总统代行总统职务。在莫斯科等地实施 紧急状 态,军队开进了市区,控制了一些权力中枢。但紧委 会犯了 一个致命的错误:没有逮捕反对派叶利钦!这使叶利 钦赢得 了极为宝贵的时间,他从广播里听到政变消息后镇定 自若, 一马当先,紧急赶到俄总统办公室,召开俄高级领导 人紧急 会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率先跳上倒戈的坦克, 号召人 民和军队起来反抗紧委会,紧委会不得不把部队撤出 市区。 "8·19"行动彻底流产,叶利钦成为苏联的"大英 雄",声 望如日中天。

  实际上叶利钦保卫戈尔巴乔夫只是"挟天子以令 诸侯" 的一个手段。"8·19"事变正为叶利钦和反对派执 掌克里姆 林宫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叶利钦宣布全俄实行非党化,苏共被挤出政治舞 台,各 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12月28日,俄总统叶利钦 与乌克 兰、白俄罗斯总统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秘密聚会, 发表《 明斯克声明》:"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主体和地缘政治 现实, 正在停止自己的存在……共和国脱离苏联和建立独立 国家的 进程已成为现实。"由叶利钦主导的、被西方称为 "三人帮 政变"的明斯克协议宣布了苏联的实际解体。

  存在了69年的苏联不复存在,独立国家联合体取 而代之。 占地球陆地1/6的版图重新被绘制。历史之手惊心动 魄的大 绘制,未来自有评说。但叶利钦作为事件中相当重要 的政治 人物,可以说发挥了推波助澜的巨大作用。

  "8·19"事件最终使叶利钦登上了克里姆林宫 权力的顶 峰。

  执掌克宫

  独立后的俄罗斯依然风起云涌,动荡不定。叶利 钦依然 处于政治漩涡的中心。

  自俄成为独立国家以来,两大权力中心———政 府与议 会之间在国家体制、权力分配和经济改革等一系列问 题上存 在相当大的分歧。叶利钦主张实行总统制,即总统拥 有决定 国家事务的最高权力,但议会要求拥有立法权和至高 无上的 监督权,双方反反复复较量。

  叶利钦决定另起炉灶通过新宪法草案,暂止反对 派鲁茨 科伊的副总统职务,并无视宪法宣布解散议会,议长 哈斯布 拉托夫不甘示弱,宣布停止叶利钦的总统职务,由鲁 茨科伊 代理总统,并在议会所在地白宫组建了1000多人的警 卫团。 叶利钦很快派出军队,封锁了通往白宫的所有道路, 切断白 宫内的水电供暖和电话线,并最后通牒议会,要求立 即交出 枪械。双方剑拔弩张:政府的装甲兵完全包围了白 宫,冲破 了议会战斗队设置的路障,在密集枪炮声中,议会大 厦浓烟 滚滚,墙壁千疮百孔巨大的火舌将白宫变成了"黑 宫",经 过13天的战斗,叶利钦的政府军攻占了白宫,哈斯布 拉托夫 和鲁茨科伊等人束手被捕。

  12月12日,有利于叶利钦的新宪法获得通过,议 会也重 新进行了选举。"铁血总统"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 权力和 地位,在俄罗斯一时无人能敌。

  1996年俄总统换届大选,叶利钦在民意测验中后 来居上, 游刃于错综复杂的各派势力之间,合纵连横,又拉又 打,恩 威兼施,最终击败强劲对手————俄共领导人久加 诺夫, 第二次坐上了俄罗斯总统这把交椅。

  难扭危局

  叶利钦继续执政。但俄政局依然动荡不定,经济 危机没 有好转迹象,社会生产继续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进 一步恶 化。

  这么多年来,叶利钦和俄政府一直未能找到一条 摆脱危 机的正确道路:先是照搬西方模式,一心指望外国援 助,实 行"休克疗法",结果国家元气大伤,几年来叶利钦 对政府 人马已换过多拨,但一直没能提出一套适合本国国情 的行之 有效的经济政策。相反,政策失误却频频发生。社会 生产衰 退的局面一直没有根本性变化。但内外债务不断恶 化,企业 三角债和拖欠职工工资数额巨大,税收也一直收不上 来"如 果能用裤子或靴子纳税的话,人们倒是愿意如数纳税 的"。 与此同时,俄国力虽日益衰退,但每年都有几百亿美 元非法 流向国外,政府预算捉襟见肘。

  俄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同时交织发展。政府 连年发 行国债券,寅吃卯粮,终于陷入绝境。经济复苏势头 更因全 球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受阻,而国际资金援助还未在俄 站稳脚 跟就已感觉到俄罗斯这片古老的大地在摇晃。作为一 国总统, 面对国家和人民的困境,叶利钦心中自然焦急。但在 解决危 机的方法上,他又带有浓厚的行政命令体制,急于求 成,不 断许诺但又朝令夕改,相互矛盾,且过于倚重自己 周围的亲 信。

  叶利钦上台以来就一直在不停地启用新人,希望 以新生 力量为俄罗斯的改革注入活力,如"改革金童子"盖 达尔、 费奥多罗夫、丘拜斯和涅姆佐夫等,都是三四十岁左 右的" 少壮派"。1998年4月份,叶利钦为转移国内矛盾, 又突然解 散忠心耿耿的"老臣"切尔诺梅尔金政府,放胆却又 有几分 鲁莽地启用35岁的无名之辈基里延科任总理,但基里 延科的 政治分量终是太轻,且经验不足,再加上全球经济动 荡,俄 社会雪上加霜。国内外资金仓皇抽出外逃,股市和汇 市持续 暴跌。

  在风雨飘摇中,叶利钦环顾四周,四周几无可用 之才: 当年鞍前马后、风来雨去跟着他"打天下"的那些人 要么被 叶利钦罢了官,要么就成了现政府的反对派,只有切 尔诺梅 尔金下台后仍然忠心耿耿地维护叶利钦。"家贫指贤 妻,国 难靠忠臣",叶利钦只得废掉不到4个月的基里延科 政府,再 度提名切氏官复原职。这表明叶利钦几年来以年轻人 为改革 主要力量的人事政策已走向失败。

  但切尔诺梅尔金的提名遭到了另一大权力中心国 家杜马 的坚决反对。外电评论说:"如果把俄罗斯的政坛比 做是行 驶在海上的一艘巨轮,叶利钦重新让切尔诺梅尔金出 任总理 就好像是更换'泰坦尼克号'上的折叠帆布躺椅。" 于事无 补!

  迫于无奈,被逼到墙角的叶利钦折衷选择了原共 产党人、 外长普里马科夫为总理。外界认为,这标志着这位强 人终于 逐渐转为"弱狮"总统,由权力前台向幕后过渡。

  1998年4月10日,杜马里的共产党议员正式要求 对叶利钦 提出弹劾表决,叶利钦急了,只得向普里马科夫施 压,要求 确保杜马不要作出表决,否则就解除总理的职务。与 此同时 也直接拟定好报复杜马的计划。顾全大局的普里马科 夫在电 视讲话中坚决反对解除总统职务,"否则会引发社会 动荡, 而且会引发最严重的政治危机。"经过一系列的斡 旋,杜马 最终还是没有通过对总统的弹劾。

  但很快,莫斯科又流传着这么一个亦真亦幻的故 事:在 一次会议上,叶利钦亲自到会发表讲话,但讲着讲 着,他突 然不讲了,看了一下高官满座的会场说道:"你们位 子坐错 了。斯捷帕申是第一副总理,要调过来。"于是斯捷 帕申坐 到了总理普里马科夫的身边,总统这才重新讲话,并 向与会 者郑重其事介绍说:"这是政府第一副总理斯捷帕 申。"

  斯捷帕申是叶利钦讲话的几天前,也就是4月27 日才被叶 利钦任命为政府第一副总理的。叶利钦的这番话是什 么意思 呢?————在风云难测、瞬息万变的俄罗斯政坛, 人们都 在纷纷猜测着:无风不起浪,莫非这又是普里马科夫 政府要 "关门"的兆头?因为他们的总统叶利钦"换政府就 跟换衬 衫一样自然"。

  果然,几天之后,也就是5月12日的中午,俄罗 斯国家电 视台突然中断了正常的电视节目,宣布:叶利钦解除 普里马 科夫的总理职务,任命第一副总理斯捷帕申为代理总 理,并 作为总理提名提请国家杜马正式批准。一直处于风口 浪尖上 的俄罗斯政局再次风起于青萍之末!

  总统与杜马的交锋再次牛刀一试,又是叶利钦轻 松获胜。

  但是,斯捷帕申的总理座位尚未坐稳,去年夏天 叶利钦 又突然将其撤职,任命名不见经传的普京为代理总 理,俄杜 马为了2000年的大选,不得不"忍辱负重",再次表 决通过 叶利钦对普京的任命!

  叶利钦的总统任期虽是到2000年年中届满,但由 于目前 俄国内的经济状况不令人乐观,对外政策回旋余地有 限,美 国等大国咄咄逼人;车臣战争正处于关键阶段,2000 年的总 统竞选角逐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各派势力都加快了 政治斗 争步伐。叶利钦在国内的敌手,甚至一些从前的盟友 在步步 紧逼。政敌一直以丧失执行公务能力为理由而要求他 下台。 这次叶利钦离开了俄罗斯掌舵人的位置,动荡不安的 俄罗斯 政坛将向何处去?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厅·叶利钦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厅·叶利钦,1931年2月1日出生在俄罗斯联邦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达里茨基区布特卡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 庭里。他是这个家庭的长子。为纪念儿子在出生后受洗时所经历的生死考验,父亲给他取名鲍里斯(意为斗志)。叶利钦贫寒的家境,艰苦的童年生活,培养了他倔 强好斗的性格。中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建筑专业,考入了乌拉尔基洛夫工学院建筑系。1955年毕业后,开始在建筑行业工作。他从基层工作干起,一年内竟掌握 了12门专业技术。他的实干精神和工作魄力使他步步荣升,从工长到工段长,又任总工程师,建筑局局长。1961年,他加入了苏联共产党。1968年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建设部部长,后升为州委第一书记、苏共中央建设部部长。1981年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推行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改革,给具有激进思想的叶利钦以扶摇直上的机会,戈氏对叶利钦的青睐,使他很快担任了苏共中央书记,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6年2月成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87年10月,叶利钦在苏共中央全会上即席发言,向戈尔巴乔夫和苏联的改革政策公开的发难,对改革的进程、对党的组织、尤其是党的最高领导层的工作作 风。其中包括对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批评。他说:"目前改革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当中的每-,个人都负有极大的责任,"他的发言破坏了几十年 来在权力堡垒中形成的行事规则,引起了轩然大波,27名与会者纷纷起来反驳。认为叶利钦的发言本身和发言中所作的种种评价。其动机并非是对现状的担忧,而 是与他个人品格中的某些缺点有关,傲慢、自负、好斗、左倾如此等等。他们还谴责叶利钦所批评的一切是在社会革新的重要时刻分担党,企图破坏最高领导层的团 结。1987年11月11日戈尔巴乔夫代表苏共中央解除了叶利钦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职务,改任建委第一副主席。戈氏把这个决定通知叶利钦时,特意强调: "叶利钦你要记住:我决不会再让你搞政治。"

就这样,叶利钦政治上一度失宠,跌了下去,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阵营中消失。然而,叶利钦所坚持的激进的改革思路和不同于戈尔巴乔夫的价值观念,代表了相当 一部分苏联人的政治要求。叶利钦敢于向苏联党内的权势人物发难,敢于用最激烈的言语在最高领导层的会议上及其他场合抨击苏联的改革,直至丢官。这也引起了 许许多多苏联人的同情。他被戈尔巴乔夫的黜贬,反而成为其难得的政治资本,他成为戈氏改革路线对立面的头面人物。这些不仅为其以后的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 而且也为以后俄罗斯政坛的诸多事变埋下了种子。

叶利钦的性格决定了他决不甘心作一个政治弃儿,决不甘心在苏一俄政坛上销声匿迹。他心里清楚,戈氏制造和启动的民主化进程的机制迟早会给他重返政坛的良机,他需要等待。

1988年12月,苏联人民代表的选举给了叶利钦重返政坛的良机。他决定参加竞选人民代表。可是,根据当时的选举制度,部长没有权利当选人民代表,为此, 他毅然辞去了部长职务,全力以赴投入竞选。在竞选期间,他几乎每天都要与选民见面,并多次参加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出席电视辩论会,他要抓住一切机会来宣传 自己的施政纲领,抨击时政,揭露政府官员们的官僚主义作风和腐败行为,充分展示自己廉洁奉公、从政为民的形象和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1989年3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在谈及这次胜利时,叶利钦说,"被选为人民代表。获得胜利的这一天。是我第三个阶段生活(我的第三次诞生)的开始"。

1990年1月,在他的积极活动下,苏联共产党内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民主纲领派"、这年7月,在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民主纲领派"公开提出苏共放 弃马列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放弃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放弃民主集中制,要把苏共建设成社会党的思想主张。他们还极力主张,取消军队、政治部门和国家机关 中的基层党组织。叶利钦及其"民主纲领派"的这些主张没有被大会全部接受,于是,叶利钦在大会结束时当众宣布退出苏联共产党。

与此同时,叶利钦决定竞选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职务。在竞选演说中。他提出必须真正放弃苏共对权力的垄断,将权力转交给苏维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在农 村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过三轮角逐,1990年5月29日,叶利钦以微弱多数险胜俄共推荐的候选人,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

这次竞选的胜利,使戈尔巴乔夫改革道路上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反对:他有着自身显明的特点:与苏联共产党格格不入,反对戈尔巴乔夫以"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 "拯治苏联的道路,他脱掉共产党人的外衣,强烈地向苏联向世界表明自身"激进反对派"的形象,利用一切手段在群众中寻求支持,集聚着另一股政治力量。

走出政治低谷的叶利钦,终于登上了推行其决意为苏联动大手术的政治舞台,他要在苏联政坛上充当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不再需要苏联、苏共和苏联原有的国家机器、思想文化;,甚至原有的版图。他要达到权力的顶峰,树立起一面新的国旗。

1991年的苏联政坛波涛翻滚、风云变幻。经济危机、政治危机、苏共危机、民族危机、大国地位危机混杂交织在一起,这一切为叶利钦在政坛上大显:身手、攀上顶峰创造了极好的机会。

当叶利钦在政坛上刚站住脚,便向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联盟中央发起了咄咄逼人的攻势。1991年1月,叶利钦搞了个另立中央的计划。1月14日。叶利钦在记者 招待会上宣布,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四个共和国的总统或主席,决定签订一个涉及政冶、经济、民族、文化各个领域的"四方条约"。这一计划如果 得以实现,苏联总统将被架空,中央政府形同虚设,戈尔巴夫加紧拟定中的联盟条约也将失去意义。可是。这个"四方条约"还未出笼便遭到了哈萨克总统和哈萨克 苏维埃的严正谴责。俄罗斯议会的共产党议员坚决抵制这个条约。白俄罗斯议会的多数议员不仅反对对搞"四方条约",而且反对其他加盟共和国签订"双边条约 "。结果,叶利钦等人另立中央的计划便胎死腹中。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1991年2月19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指责戈尔巴乔夫" 使这个国家成为独裁国家",号召不要同中央合作,并要戈氏立即辞职,公开宣布与戈氏决裂。此举遭到"传统派"和"主流派"的反击。2月13日,莫斯科数十 万人举行群众性集会,表示支持改革,支持国家统一和军队统一,支持戈尔巴乔夫,反对叶利钦。与此同时,在"民主俄罗斯"的号召下,数万莫斯科人参加了"保 卫叶利钦"的群众集会。叶利钦还在随后的莫斯科民主力量代表会议上公开号召人们支持矿工罢工,向国家领导人宣战。

就在叶利钦与戈尔巴乔夫在维护联盟还是分裂联盟较量中,3月17日,苏联就是否赞成保留联盟问题举行历史上首次全民公决。在全苏登记的1,85亿选民中, 80%的人参加了投票,其中76.4%的公民赞成保留联盟。这无疑;已对叶利钦为首的势力的一个沉重打击。然而,叶利钦也另有所得,他在俄罗斯联邦的全民 投票中附带着该共和国是否设立总统职位进行了投票:在参加投票的75。31%的选民中,69。85%的人赞成设总统职位。这一结果为叶利钦登上总统宝座铺 平了道路。

在随后召开的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非常会议上,两派力量进行了更加激烈的较量。俄共议员们向叶利钦发起攻势,意在逼迫叶利钦下台。同时,"激进派"则在 会内外加紧活动,转守为攻。会内,他们要求戈氏下台,要联盟政府辞职,要解散苏联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会外,他们不顾政府的禁令,组织了10万人的 游行示威,支持叶利钦。最后,鲁茨科伊发起成立"民主共产党人"议员团,宣布与俄共议员团决裂,支持叶利钦。此举使会议发生有利于叶利钦急剧变化,

最终,俄罗斯人代会授予叶利钦类似总统的权力,并决定于1991年6月12日举行俄罗斯总统选举。叶利钦获得了重大胜利。

借此东风,叶利钦组织"激进派"向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发起强大的攻势,迫使戈氏妥协,接受了叶利钦一直主张召开的"圆桌会议"一"9+1会议 "。这个会议,撇开了合法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发表了"9十1的声明,决定通过新宪法,重新选举苏联人民代表、最高苏维埃和总统,建立新的中央政府,并将 国名改为"主权共和国联盟"。

6月12日,叶利钦以57。3%的得票率荣登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宝座。这时的总统尽管还不是真正国家的意义上的总统,但是这件事本身表明了维系着苏联和俄 罗斯的国家纽带,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乘此胜机,叶利钦对苏共和俄共进行了坚决的打击,签署了"非党化 "总统令,禁止共产党在俄罗斯联邦的政府机关和企业中进行活动。他要清除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正当叶利钦准备大刀阔斧地施展总统威力时,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突然宣布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对苏联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 态,在此期间,国家全部权力交给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行使。紧急状态委员会发表的《告苏联人民书》中指出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改革已经走入"死胡同","苏联国 家和人民的命运处在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这就是"传统派"为挽救国家命运,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共产党地位、维护社会主义制度而采取的轰动一时的行动,即 "8。19事件"。

事发之时,刚从哈萨克回到莫斯科的叶利钦毫无思想准备。闻讯后,一时不知所措。但他很快便明白过来,这次事变,在很大意义上是针对他而来的,他的政治生涯 已经到了最关键最险峻的时刻,他要面对挑战。他先是和前去他别墅的哈斯布托夫等准备了致俄罗斯公民的呼吁书。随后,驱车前往议会大厦一白宫,开始组织反 击。据叶利钦事后回忆说,当时,他深知在白宫坚持得越久,取胜的可能性越大。他还意识到必须到民众中去,得到群众的支持。于是,他走出白宫。冒着危险爬上 了—辆包围白宫的坦克,挺直身子,掏出事先已准备好的呼吁书,大声宣读起来。随后,他还发表了演讲。此时,叶利钦看到了人们期待的目光,听到了群众支持的 呼声,他感到自己正走向胜利。当他完成这一壮举跳下坦克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时,觉得精力充沛,格外轻松。紧接着,他举行;厂记者招待会小乎吁举行总罢工;派 代表前往克里米亚半岛,与被困在那翠的戈氏弃嫌联手;用电话与西方大国领导人联系,寻求他们的支持;组织支持者去劝说包围白宫的军人倒戈;……如此等等, 从而使"8·l 9事件"以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失败而告终。叶利钦也因此成为平息"8·19事件"的英雄。

叶利钦在"8·19事件"中的胜利成为苏联丙史的一个转折点,它,Y;仅使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彻底战胜了以亚纳耶夫为首的"传统派",而且也根本上削弱了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主流派",为其搞垮联盟。将前苏联的一切实:叹转移到俄罗斯联邦手中奠定了基础。

"8。19事件"后,叶利钦利用自己作为前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总统的地位,发布了一系列命令将前苏联的权力、财产和机构划归俄罗期联邦所有,使俄罗斯联 邦的权力迅速膨胀。1991年11月16日。叶利钦发布了10项总统令,接管了联盟中央一系列财政金融部门,剥夺了中央的重要财源。控制了能源的生产和出 口,限令约80个联盟中央的部委解散,并停止向它们提供资金。一周后,池又宣布由俄罗斯中央银行接管苏联的国家银行对外经济事务银行。同日,/。他下令停 止苏共的活动,撤消在俄罗斯境内的克格勃、内务部以及军事机构中的政治机构。他还下令暂停《真理报》、《苏维埃俄罗斯报等共产党报刊的出版,将苏联中央电 视台收归俄罗斯所有,并解除了全苏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塔斯社和苏联新闻社领导人的职务。尔后查封了苏共中央办公大楼,扯下了挂在大楼顶上的苏共党旗,拆除 了十月革命50周年纪念碑。这样,叶利钦的地位又有了进一步巩固。

凭借着这种地位和节节胜利,叶利钦进一步加紧了搞垮联盟的活动。 12月7日,叶利钦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领导人舒什克维奇在布列斯特城秘密会谈后,宣布建立由斯拉夫三国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三国发表 的协议声称:"制定新联盟条约的谈判陷入死胡同,共和国脱离苏联和建立独立国家的进程已成为现实","苏联作为国际法的一个主体和一种地缘政治现实已不复 存在",苏联的法律和其它一切准则在这三个共和国境内已不再适用。并表示,新的大家庭对苏联其他共和国及一切赞成它的国家开放。这个被西方称为"三人帮政 变"的协议宣告了苏联的实际解体。在随后的几天里,叶利钦利用掌握右:手中的财政金融大权,以满足苏联军队提出的一些要求和保证向军队提供物资,财政方面 的支持的许诺,取得了军队的支持。至此,戈尔巴乔夫已丧失了党政军大权,不得不在与叶利钦举行会谈后宣布苏联将于1991年年底停止存在,苏联全联盟机构 在这年年底前停止一切活动,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入。宣告-厂苏联的彻底瓦解。圣诞节之夜,叶利钦从戈方:巴乔 夫手中接过了前苏联的最后一项权力一-核按钮控制权,叶利钦终于登上俄罗斯政坛之巅。

1992年新年伊始,蚀立后的俄罗斯将"休克疗法"付诸实施。放开物价后。俄罗斯市场并没有出现总统向人们的许诺的货架充实、物价稳定的结果。俄罗斯人看 到的仍然是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失业增加、犯罪上升、社会动乱的局画,人们不仅未能从民主中得到幸福,也未能从市场经济中获得实惠。于是,他们走上街头, 向叶利钦及其他们支持的盖达尔政府表示抗议。这些人中有前共产党人,前苏联军人,还有新兴的民族主义分子,甚至还有昔日叶利钦的忠实拥护者。此时,在最高 权力机关内,围绕着经济改革的方针和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这两大问题的争论、使叶利钦与昔日的盟友开始出现分化。这种分化,导致了以总统和政府为一方,以 议会为另一方,即权力机关与立法权力机关的两权之争。

两权之争的第一个回合始于"休克疗法"孕育时期,在第六次人代会上达到高潮,以双方的妥协,结束内阁危机而告终。

还在"休克疗法"政策的讨论时期,为叶利钦当选总统立下汗马功劳的副总统鲁茨科伊就提出厂异议、"休克疗法"实施后不久,副总统便公开宣布/:l甚统决 裂,主张实行经济紧急状态,以抑制物价的不断上涨。曾与总统有过患难之交的议长哈斯拉托夫,为维护和争取议会的权力?不断抨击受到总统支持的政府削弱了议 会,要求把政府置于议会的监督之下。同时,作为经济学家的议长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求政府的改革计划刹车。

此时。叶利钦还不能置昔日拥护者的指责而不顾。更不能对最高领导层中的昔日盟友的批评等闲视之。因为,无论是在振兴国家经济,走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方面,还是稳定社会,确立资本主义体制方面,总统都需要他们与自己同舟共济;,

为平息盟友之间的不和,叶利钦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方法。他在分别与鲁茨科伊和哈斯布拉托夫进行会谈后,宣布让副总统主管农业和更多地参与外事活动,随后,将议长强有力的支持者凋往美国任大使,并会见议会各派代表,以削弱分化哈斯布拉托夫的力量。

为稳定社会政治局势,抑制民族分离主义的泛滥,1992年3月,叶利钦在盟友们的合作下,主持签署了《俄罗斯联邦条约》,确定了俄罗斯不可分割的原则。这是叶利钦为防止俄罗斯重蹈前苏联覆辙的重大举措。

为缓和议会与政府的矛盾,保证俄罗斯第六次人代会的顺利召开八孓统在会前对政府的几根支柱进行了调整。他免去了第一副总理盖达尔兼任的财政部长职务;解除 了副总理绍辛兼任的劳动就业部长职务;接受了密友国务秘书布尔布利斯辞去第-'副总理职务的请求。此举虽是对议会的妥协让步,但其高明之处则在于可以保证 盖达尔政府所推行的激进改革,使自己的得力助手们不至于在人代会上遭到猛烈抨击,同时,还可以平息议员们的不满。

然而,第六次人代会并没有因会前总统的高姿态而进展顺利。相反,会议一开始,总统就被议长将了一军,随后在议程问题的激列争论中,议会否决了总统的提议。 总统只得接受议会的提议作关于经济改革的报告。第二天总统的报告多次被鼓倒掌和嘲笑声打断。报告后的提问,更使总统尴尬。一些代表故意用专业性的经济问题 为难他,使他无言以对。更有甚者,当第三天总统要求暂离会场去出席宪法委员会的会议时,则被压倒多数的表决限制在会场上。会议还出现了两个对立的宪法草 案,使修改宪法的讨论毫无结果。此后,会议好不容易通过了《关于俄罗斯改革进程的决议》,但政府则以不能执行代表大会的决议:勾由向总统提出辞职。最后, 总统经过多方调解,才使会议通过了《支持俄罗斯联邦宣言》,明确表示支持政府的改革方针,从而平息了这场内阁危机,草草结束了人代会。

两权之争的第二次交峰,是在1992年12月第七次人代会上进行的。以盖达尔政府下台,议会取得初步胜利而结束。

第六次人代会后,两大权力机构以各自的支持者为后盾,进行角逐。随着第七次人代会召开时间的接近,各派力量的活动更加频繁。双方势均力敌,在准也无法取胜的情况下,各方作出了一些策略性的妥协。

在议会和政府都作出姿态之后,叶利钦重演丢车保帅的作法。11月24日,叶利钦解除了雅夫列夫奥斯坦基诺广播电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免去了波尔托宁政府副 总理和新闻出版部部长职务;解除了布尔布利斯国务秘书的职务。叶利钦以牺牲自己的忠实朋友和支持者为代价,企图在人代会上保住盖达尔政府及其既定的改革方 针。

可是,第七次人代会并没有给总统一种轻松的气氛。整个会场被支持议长的代表们主导着。会议上,不仅总统的报告遭冷落,代总理的报告受批评。而且,在讨论宪 法修正案的表决方式时,出现了双方支持者在主席台上短兵相接、激烈争吵的混乱局面。虽然,在激烈的争斗中,叶利钦保住了任免政府成员和组建、废除和改组重 要部委的权力,但是,总统却失去了自己力图死保的代总理盖达尔。

两权之争第三个回合的较量,在1993年4月的全民公决中达到顶峰,总统和议会斗得难解难分,但总统略占上风。

在痛失左膀右臂之后,叶利钦在第八次人代会上再次与议会交锋。经过一场恶战,大会否决了叶利钦就宪法修正案进行全民公决的要求,收回了第五次人代会赋予总统的特别权力,重新确定了宪法中限制总统权力的条款。面对强大的攻势和指责,叶利钦曾两次愤然离开会场。

对此,总统决不会善罢甘休,特别是面对反对派势力的增长,他更加忧心仲忡。议会已成为总统的心头之患,必以除之而后快。为此,叶利钦苦思冥想,找到了三件铲除议会的利器:其一,实行总统治理;其二,提前选举立法机关;其三,通过总统制新宪法。

1993年3月20日晚,叶利钦向议会投掷了第一把利器。他通过电视台向全国宣布实行总统特别治理。谁知,宪法法院裁决他此举是违反宪法,最高苏维埃则决定举行第九次非常人代会来对付总统实行弹劾。虽然叶利钦在人代会上最

终免遭弹劾,但他的总统特别治理却被否决了。经过双方妥协。大会决定在4月25日举行全民公决。

全民公决的结果,尽管否决了提前选举议会的可能性,使总统的第二件利器难以使用.但是,总统本人及其总统推行的经济政策却得到了参加投票的多数公民的认可?使俄罗斯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利于叶利钦总统的变化。

全民公决之后,围绕制宪问题,总统与议会展开了第四个回合的斗争。叶利钦乘全民公决略胜一筹的优势,准备投掷第三把利器一·通过新宪法,结束"双重政权 "并存的局面。为此,总统步步紧逼,使议会只有招架之势,无回手之力。他撇开议会,另开制宪会议。试图在制宪会议上,一举取得通过总统制宪法胜利。

但在6月5日开始的制宪会议却不尽人意,断断续续进行了37天,才在7月13日通过了一部兼顾各方意见的新宪法草案。该草案虽在原则上肯定了两院制议会,但毕竟只是"半成品",总统制宪法依旧是遥遥无期。总统的第三件利器仍然不灵。

7月底,总统决定三件利器并用,与议会进行决战。他准备好了解散议会的命令后,便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7月27日,叶利钦解除了得到议会支持:的巴兰尼科 夫的联邦安全委员会部长职务发出了决战的信号。随后,他发表了要:向议会开刀的的激烈言辞。紧接着他又举行了大型记者招待会,历数议会罪状,宣布将在两个 半月内结束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为决战作了舆论准备。其后,叶利钦以鲁茨科伊有营私舞弊之嫌为由命令暂停其副总统职务,还颁布了屯关于俄联邦副总统代理俄 联邦总统某些职权的命令》,规定没有总统的命令,副总统无权得到总统的权力。同时,任命被议会否定的盖达尔为第一副总理。任命戈卢什科上将为俄安全部长, 任命洛博夫为安全委员会秘书,从而为决战作好了组织准备。最后,叶利钦还视察了捷尔任斯基师等两支部队,取得了军队指挥官对其效忠的保证。9月20日晚, 叶利钦以"协助警方搜查毒品和非法武器"为掩护。调动内务部队到莫斯科市,进行了临战前的预演?从而为决战作好了军事上的准备。

"白宫"曾经是叶利钦击败"8·19"事件的地方,他正是从这里走出,接管了戈尔巴乔夫的一切权力。然而在以后的权力斗争旋涡中,"白宫"已变得越来越难 以驾驭,白宫巴的议会官员已由昔日的盟友变成今日的对手。他决心再-次除自己政治道路上的障碍,甚至不惜流血、动武,尽管这样冒极大的风险包括他的政治声 誉。

当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9月21日,叶利钦在签署了《关于俄联邦宪法改革命令》之后,于当晚8时发表了电视讲话,宣布解散议会,开始了铲除议会的最后决 战。针对总统的行动。议会立即给予了反击。对此,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剥夺议会财产;封锁通往议会大厦一一白宫的道路。向白宫周围增派军警;切断"白宫" 的供电、供水、供暖以及电话;并发出最后通牒。但议会并没有因此而屈服,双方处于尖锐的对峙状态:在此期间,叶利钦拒绝丁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和全俄大牧首 阿列克西二者的调停方案。两个星期后,10月2日,议会的支持者与包围"白宫"的军警发生武装冲突。10月3日,上万名议会支持者冲破防线,聚集在斯摩棱 斯克广场。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在白宫露台上发表了《告全国人民书》。随后,支持议会的群众和军人冲击了"奥斯坦基诺"电视台和莫斯科市府大楼,两名警 察死于开道的汽车轮下。一时间,局势陡然又趋紧张,难以控制。

这时,在莫斯科乡村别墅渡周末的叶利钦闻讯后立即返回市内,宣;市莫斯科市实行紧急状态,解除鲁茨科伊副总统职务,并开除其军籍。随即调政府军于4日晨7 时包围议会大厦。8时叶利钦终于下令:政府军发起炮火进攻。重型炮弹在议会大楼里频频爆炸。这座白色的大楼四处起火,黑烟冲天。700名特种兵在T一80 重型坦克和3架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攻击下,攻下了 "白宫",迫使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等人向政府军投降。持续了一年多的两权之争,终于在叶利钦的重炮之下以议会的失败而告终。

在叶利钦签署厂停止俄罗斯立法和司法机构工作的命令之后,俄:选举委员会宣布将于12月12日举行新议会选举和对新宪法进行全民公决。11月9日,叶利钦 颁布了新宪法草案。这是一部总统制共和国的宪法草案,它赋予了总统至高无土:的权力。12月l之日,新宪法草案获得通过,总统制国家政治体制为叶利钦控制 局势提供了宪法保证。尽管叶利钦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难题,但根据这一宪法,叶利钦至少将在总统位置任期至1996年。

苏联解体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叶利钦一直以亲西方的面孔出现。他宣传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念,主张实行西方式的政治经济制度, 推行以西方模式为样板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在许多重大的历史关头,如在前苏联时期的"8。19事件"和1993年的俄罗斯"十月事件"中,叶利钦都得到了 西方的支持和帮助。

在独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叶利钦采取了一边倒的亲西方政策。他先后出访了美、英、德、法、意、加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美国的关系上,他与布什签署了《戴 维营宣言》,发表了《华盛顿宪章》,制定了《美俄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核武器条约》,确定了两国和平伙伴关系双方保证今后不再把对方作为潜在敌人。在俄 英关系上,叶利钦在1992年一年内二访不列颠。年初,与梅杰签署了15点联合声明,宣布双方关系开始了"一个新时代";年末,又同梅杰制定了英俄两国自 1966年以来第一个友好条约—《英俄关系原则条约》。在德国,发布了《俄罗斯德国政治关系基本原则的共同声明》。在法国用《法兰西与俄罗斯条约》取代了 《法苏谅解与合作条约》。在意大利,发表了《俄罗斯意大利关系原则声明l在加拿大,公布了《加拿大和俄罗斯联邦友好与合作宣言》。

叶利钦采取一边倒的亲西方外交,是由俄罗斯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决定的。叶利钦希望与美国顺利裁军,发展与西欧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尽快卸下沉重的军事包 袱,集中精力复兴俄国经济。叶利钦更指望西方提供经济援助,尽快取消对俄的一切贸易和技术交流障碍,使俄罗斯迅速摆脱严重经济困境。叶利钦还期望在西方的 帮助下,早日加入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叶利钦甚至盼望"回到天然伙伴和盟友的行列中"去,把俄罗斯的国家体制和经济与西方 溶为一体。

叶利钦的外交政策受到西方国家的热烈欢迎。然而,这种亲西方的外交并未达到他预想的结果。西方国家援俄多口惠而实不至,离叶利钦的期望较远,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上升,不满增加。叶利钦开始向独立自主的全方位外交转变。

1993年4月,叶利钦批准了《俄罗斯对外政策构想基本条例》。这年11月,他又主持通过了《俄罗斯军事学说基本原则》,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和政策进行

了调整。调整的核心是维护俄罗斯的民族利益,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恢复和巩固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

以上述思想为指导,叶利钦把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放在首位。他采取加强与独联体各国经济与军事联系的方法,来实现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王导地位和最大的国 家利益。在经济上,俄罗斯已转向向独联体各国提供优惠条件,并拨款4000亿卢布,供各国向俄罗斯购买能源,并同白俄罗斯签订了给予种种优惠的经济联盟协 议。在军事上。俄罗斯决定了在各国长期保存一定的军事存在,将在这一地区建立30个军事基地,并与6个独联体国家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开始了以6国为主组 建联合部队的行动。

在继续加强与西方大国的伙伴关系的同时,他开始强调西方国家应重视俄罗斯的利益。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他开始表现出自己的自主性。甚至是强硬性。如在 波黑问题上,俄罗斯反对美国动武和取消对穆斯林的制裁;在安理会表决对前南斯拉夫联盟的进一步制裁问题上投;了否决票;提出解决波黑问题的四点和平计划, 促使联合国通过在波黑建立安全区计划的836号决议。

叶利钦还坚决地反对中欧东欧国家加入北约,以防止北约的防线移至俄边界。叶利钦在1994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说"北约排除俄罗斯要扩大成员,就意味着走上对欧洲和世界新威胁的道路。"

叶利钦在把外交重点从西方转向全方位之后,更加重视与亚太国家特别是亚太邻国的关系,俄罗斯与韩国、中国、日本、印度等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

为显示其大国地位。叶利钦及其政府还积极参预国际事务。除上述波黑问题外,俄罗斯还积极参预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解决。在中东希布伦惨案发生后。俄罗斯迅速作 出反应,派出第一副外长、总统特使、外长接连前往中东进行穿梭访问。分别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领导人会谈,希望在中东和解问题上留下俄罗斯的印迹。
最新奇有趣的新技术、科幻、社会学信息:
http://forcode.bloggerspaces.com
订阅本博客:
http://feeds.feedburner.com/woodphone
教育网BT下载博客正式推出,服务在校学生
http://4renminbi.com/edubt
我的科幻小说《抽水马桶的秘密》:
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60008

标签: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

热门文章
============================================================
格兰仕微波炉报价单    英语六级历年真题听力下载    大陆身份证生成器
東方神起的所有反轉劇!!.[含东方剧场](會繼續更新以後的)(已可覲看)
电视剧《靠近你温暖我》全集下载(BT/迅雷/电驴/剧照)
精彩的洞庭湖人鼠大战(4视频+forcode点评)
一百多个电影字幕下载网站,精心收集整理!
(视频)(CCTV10“走进科学”-科幻之旅专题-克隆人 8.14)
国外BT站点和BT种子搜索站(国外完整bt搜索列表)
============================================================
forcode科幻小说《抽水马桶的秘密》正在起点中文网连载
《抽水马桶的秘密》读者评论:
(1)你的书很好看,比大刘,王晋康的创意好太多了,努力吧将来出实体书我一定会买的。(2)很有想象力的作者啊!!估计是看了不少科幻小说的人,希望不要浪费你非凡的想象力。
(3) 读者在自己博客或论坛对《抽水马桶的秘密》的评论。(4)点击此处查看全部的读者评论(18页,1000条以上)
《抽水马桶的秘密》相关帖子:
《远程面包机》提纲|| 《进化论危机》提纲大家一起来设计
抽水马桶是外星人的试管|| 读者推荐超一万票
《抽水马桶的秘密》内容简介:
地球哺乳界正在发生的一次大规模跨物种升级,DNA机制并非人们所想像的那样是决定生命的最终遗传载体,而是类似浏览器这样的转译机制,真正的遗传物质存储在弥漫整个宇宙的光子数据库中,DNA机制实际上是一种设定了进化路径的文明压缩包的解压机制,数十亿年前灭绝的三栖人发明了光子数据库和DNA机制,目的是为了让这个机制最终复活三栖人文明,而人类(裸猿)这一物种在三栖人社会里其实是一种宠物,但是DNA机制似乎出现了点问题,或者说不知道什么原因裸猿突然变得太过聪明了,在播撒了始祖菌(DNA种子)的所有星球,进化路径发展到裸猿阶段,并没有继续演化出最后一步:三栖人,而强大的光子数据库一旦意识到DNA进化机制的这个漏洞,立刻关闭了这些星球对光子数据库的访问权限,这样,这些星球的生态系统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因为他们脱离了光子数据库的遗传支持再也无法自然繁殖,只能靠遗传工程来复制现有的基因,或者做些小打小闹的修改,整个宇宙各星球上的基于DNA机制的生态系统都面临崩溃的危险。最终在13世纪,裸猿一族在银河边缘一个不起眼的小星系发现了地球这个由于某种原因至今还刚进化到裸猿初级阶段的星球,为了催熟地球的进化速度,外星裸猿文明开始介入地球的发展,为了防止光子数据库察觉到非地球文明的介入并关闭地球的权限,这种介入始终是暗中进行,因为介入方式的分歧,银河系裸猿文明分裂为两大集团,这两大集团的争斗伴随着人类近现代的发展,于是,文艺复兴开始了、三次科技革命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来了,直到今天,地球人类为自己的技术进步而沾沾自喜,丝毫不知道技术迅速发展的真正原因以及潜藏的危机。
============================================================
forcode2003年以前的习作:未来的婚姻、远程面包机
forcode朗诵《蜀道难》||forcode的一百多个科幻构思
奇想录:最新奇有趣的新技术和新闻点评|| 订阅“奇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