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马桶的秘密》第86章:生产诊断虫
第86章:生产诊断虫
●060920本月首次更新,现在我在深圳,开学了,买了笔记本电脑IBM X60 1709APC,这个月剩下的10天内会完成本月2万字的承诺。●
我原以为井上所说的诊断虫是一条肥肥的小虫子,结果完全出乎意料。
井上使用了一种脑波操作的三维显示器来反馈诊断虫的生成过程,我感觉这种脑波操作技术并不是很成熟,因为很明显,人的思维是变动不拘的,所以脑波也是非
常不稳定的,如果要产生特定频率的脑波,需要将意识集中于特殊的思维过程,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完善的技能,也许井上已经很多年不使用此种技能了,所
以他的脑波很难集中,我怀疑这是他衰老的表现,毕竟,他已经好几百岁了,岁月不可能不在他身体上留下任何痕迹,尽管他看起来比我更年轻。
在井上的控制下,三维显示器中的控制指针战战巍巍晃动着,却仍然准确地执行着井上的意志。井上的思维打开的似乎是一个分类目录,这些分类目录看起来就是
一座座层层嵌套的门,每进入一层,三维显示器展开一个房间,这个房间的墙壁上有一些可选择进入的门,任选其一可以进入下一层分类目录。每一个门的显示屏来
回滚动着整个三维目录结构,红色的亮点标记着当前门的位置。
我不知道为何要使用这样实物化的目录结构,相比抽象的树状目录图,这样的实
物化目录并不方便,比如,你不能够任意跳跃到一个遥远的目录点,你必须按照目录路径依次穿越各个目录点,最后到达目标目录点,这其实是非常浪费时间的。但
我想,设计成这样不方便的信息分类法,一定有它的用处。
从房间里的实物三维图像,我猜测井上进入的是一种微生物的目录房间,三维空间
里,井上放大了图像的尺寸,我们立刻沐浴在明亮而干净的图书馆里,虚空中漂浮着一个个巨大的微生物三维结构图,我甚至可以凭借高中的那点生物知识辨认出其
中一个三维图是受精卵。其实很简单,因为我在这个图中发现了尚未完成受精过程的精子,显然这个三维图拍摄的是一个受精过程,香蕉大的三维精子拖着半米多长
的尾巴已经穿透了那颗巨大卵细胞的外膜,正向卵细胞的中心地带飞驰。卵细胞的外膜似乎发生了某种结构变化,由于井上脑波的不稳定,图像有些晃动,但隐约
中,我似乎看到了某种微细物质在向卵细胞的外膜扩散,我怀疑是最先穿透卵细胞外膜的精子释放了某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会改变卵细胞的外膜结构,从而阻
碍其他精子的活动。
在快要到达卵细胞中央的时候,那颗模样奇怪的精子开始减速,它那条长长的尾巴显然是具备多种功能的。卵细胞中到处漂
浮着各种复杂的胶状丝团,颜色并不显眼,细胞核的位置这种胶状丝团尤其稠密,细胞核的周围似乎也是有某种网状膜在束缚其中的那些丝团的移动,精子不太费力
地穿越着,终于抵达了这个庞大细胞的核心地带,核心地带的体积稍微比精子的体积要小一点。
我不知道这些精子是如何判断已经达到了卵细胞
的核心地带,应该是卵细胞核中的某种化学物质提供了这种信号吧,精子的外膜在缓慢瓦解,这是一个松绑的过程,并不迅速,虽然在卵细胞之外,千军万马正在横
冲直撞,想要突破那层薄膜,可惜那层薄膜此刻已经改变了结构,一时半会,那些被淘汰的精子们是不可能攻破城池的。于是,核心地带的那颗幸运的精子此刻气定
神闲地在脱去自己的外衣,它体内的丝状物逐渐松散。
卵细胞中来来往往的各种细小物体依据着物理化学的规律在忙碌着,即使放大到这样的倍
数,却依然无法看清楚这些细小物体的结构,它们只是很小团的东西,几乎是看不清楚。没有多久,从精子中释放出来的丝状物质与卵细胞核中的丝状物质混合了起
来。各种基于物理化学规则而精妙设计的小机器们看似随机却有条不紊地达到了设计者的目的,它们将配对的丝团拉扯到了一起,在电荷的作用下,这些丝团终于完
美地结合了起来。
完成受精的卵细胞释放出了某种杀精的化学分子,接收到这种化学分子的精子们,很快一命呜呼,迅速丧失了活力。
井上缩小了三维房间的尺寸,那颗受精卵缩小到了一个乒乓球大小,我看到了更多漂浮在空中的微生物,多数都是我未曾见过的,这些设计精妙的小生命,堪称艺术的典范。
我不理解的是,为何要将受精卵与各种细菌并列一个房间呢?这是否意味着,井上的文化中,将受精卵当作了一种微生物?我没有打断井上。
井上在房间的里选择了一扇门,这意味着,我们要进入更细的一层目录里。
最后,我们进入了一个终极的房间,这个房间除了我们进入的那张门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门了,这意味着,我们进入了这个目录分支中的最底层。
我看到了这个微生物,如果要用我们熟悉的生物来类比,我想到了章鱼。因为它那舞动着的八条触手很有章鱼的风范。
但是,那触手的末端显然是不会有吸盘的,就算有,在这样微细的尺寸下,保证吸盘正常工作的物理规则也是不成立的。
这个房间里,有几个按钮,井上激活了其中一个按钮,立刻弹出一个窗口,要求输入数字,井上输入了10000000,然后看了看我,又在后面加了几个0。
在这个虚拟的操作界面里,生产进度条在迅速吞食空白,很快达到了100%。井上笑道:"生产完毕。"
"这么快?诊断虫在哪?"我问道。
"电脑里啊。"井上解释道:"这就是虚拟与现实的混同。"
"电脑里生产完了有什么用?"我糊涂了。
"诊断虫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生物,而是一种虚拟生物,一种人造工具,用于数学计算的,庞大数量级的计算工具。"井上解释道:"人体分布着数百亿的神经
末梢,大脑通过这样规模庞大的神经末梢采集数据,然后综合处理做出判断。而这个虚拟的诊断虫,其实是一个无线接收模拟器。每一个神经末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都会产生一个微弱的电流,而这个电流一定会产生一个微弱的电场,虚拟的诊断虫的每一个个体会接收一个神经末梢的电场,于是同时间,数百亿的虚拟诊断虫接收
了月儿身体内所有神经末梢的电场,人工智能将综合分析这样规模庞大的海量数据,从而在电脑中虚拟出月儿的实时感受数据包。理论上而言,录制这样一段全息神
经录像,然后使用一个类似的人体来播放,可以让另一个人完全体会到被录制者的所有神经活动。也就是说,那个人的所有秘密在这样的技术面前都袒露无疑。"
●最近几天似乎新读者每天都有,是不是哪里又有本书的推荐?20天没有更新,每天还有几十票推荐,真是惭愧。●
--
"奇想录"http://www.forcode.net
"热贴榜"http://bbs.forco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