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听程为敏老师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研究》
也是讨论的形式,老师和同学都非常熟悉,
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
上课之前,程老师把我拎出来,
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我刚考上研究生,
因为本科没有学社会学,想旁听多学点东西,
她问我什么专业方向,我说发展社会学。
她说,她一般遇到旁听的都要打听清楚,
一般考研的同学旁听其实还没有自己看书效果好。
然后上课讲素质教育和中小学减负的政策实施问题,
出于素质教育提出的中小学减负政策之所以无法执行,
因为社会没有确立素质教育的评价标准。
像美国,篮球打得好,可以当球星,
长得好,可以混好莱坞,电脑厉害,可以作比尔盖茨。。。
总之,社会评价不会光看学历,主要看素质,
而且美国大学数量多,入学竞争没有那么激烈。
而中国因为资源有限,家长如果光按照素质教育培养孩子,
结果就是没法上大学,而社会又非常重视学历。。。
然后又提到了北大社会学研究生招生中的竞争,
今年公费只招7人,1-7名一组面试,7-15名另一组面试,
没有获得公费名额的同学,又进行女性学和社会保障的面试,
再不行就进行深圳自费面试,然后还要加上英语听力,
英语听力差零点几分可能就刷掉一个人,
还说起,自费去深圳的同学,就差那么几分,
素质不一定差,但是招生当中的竞争就是这样残酷。
然后有个同学说起研究生自主招生,复旦一个教授招了20多个博士,
程老师又讲起中国规定老师硬性的退休年龄,美国则不是这样,
而是给每个职位规定工作量,不管你年龄多少,只要能够完成工作量,
就让你继续干下去,比较灵活。
一个博导带几个博士的问题,中国也许会规定一个数量限制,
美国则是提高博士毕业的门槛,
不管你招几个博士,反正要达到那个标准才让你毕业,
如果一个博导带的博士,几年都毕不了业,就没人选他了,
在国外有的人十年八年博士都毕不了业。
中国则没那么严格的毕业门槛。
有个同学分析复旦那个教授敢招20个博士,
是因为美国的大学培养人使用的是学校的资源,
而中国的大学培养人使用的是国家的资源,
所以实行自主招生后, 中国的博导敢于招很多人。
。。。。。。。。。。。。。。。
稀里糊涂转述了这么些片断,算是流水账,
表示我没有白白浪费时间,也希望其中的某些信息,
对于即将考北大社会学的同学有用。
另外,今天下午给系里余老师打了电话,
我的录取应该没问题了,虽然听力3分总分只得了1.1分,
但综合排名在深圳40个自费生中排第13名,
只要等学校研究生院的名单公布就可以安心了。
我想,我这个博客,记录了我考研这段时间的经历,
对于以后考北大社会学的朋友应该会有点参考价值的。
当你看看去年11月以后我那种大把浪费时间的帖子,
就应该可以得到点安慰:虽然你也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是很有希望考上的。
博客的确提供了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交流方式,
可以把相同的人集合起来,提供帮助和参考。
希望我写的某些帖子对你来说,是有用的。
--
"奇思妙想"http://www.forcode.net
rss订阅: http://feeds.feedburner.com/woodphone
邮件联系我:woodphone@gmail.com